三双布鞋走遍驻村每个角落
西南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是陆丰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之一,溪口村更是省定贫困村。刚被派驻溪口村进行帮扶时,余伟彬发现扶贫工作远比想象的要棘手得多。进村前,他特地从网上买了三双普通黑色布鞋,正是这三双布鞋,陪伴他走遍了溪口村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到全村的实情民情,带领村民摆脱了贫困。白天,他率领扶贫队员,逐户访问座谈,详细了解溪口村的情况,摸排帮扶对象。夜里,他组织支村“两委”干部开会,研讨扶贫方案,制定帮扶措施,帮助每一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在泥土路上走多了,他的布鞋常常变成“泥头鞋”,为了避免自己带着泥土的鞋子踩脏村民的家,余伟彬闲暇时间会时不时刷刷鞋子,刷完晒干,穿上接着走访村民……人心是雪亮的,余伟彬的每一个生活、工作细节,村民都看在了眼里,久而久之,村民都亲昵地称他为“布鞋书记”,这一雅号也在溪口村由此传开。余伟彬(右)走访慰问孤寡老人。
访贫问苦也是余伟彬扶贫工作的题中之义。今年83岁的孤寡老人李庚壹,已是耄耋之年。早在年,老人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曾在溪口村担任多年的生产队长和农场场长,因为诸多原因,膝下无儿无女,至今仍然独自生活。第一次到李庚壹家走访时,余伟彬被老人窘迫的生活环境深度震惊。破旧不堪的房屋里,不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接下来的了解中,余伟彬发现,生活环境丝毫没有动摇李庚壹这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信仰,始终践行着初心。党的组织生活,老人从来没有因为年事已高和生活条件差中断过,村里修路,哪怕自己生活艰苦,也会掏钱买些饮用水送到施工现场给民工解渴……将李庚壹老人的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后,在帮扶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余伟彬帮助老人进行了危房改造,申请到五保户生活保障金。而在平常,余伟彬只要回汕尾城区到单位汇报工作,都会自掏腰包给老人买些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之忧,更是送上了党组织的关怀。“现在的生活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幸福”,李庚壹高兴地说,“是党的扶贫政策让老百姓摆脱了贫困,是余书记这样的扶贫干部们给老百姓带来了如今的好日子”。村里有一户贫困家庭,家中不仅有精神障碍成员,就连几岁大的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余伟彬帮助落实兜底政策,初步解决其温饱问题的同时,还帮助该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搭建牛棚养牛,完善自行“造血”功能。如今,该贫困户养牛年收入已能达到两三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自信。……驻村扶贫的三年里,余伟彬带领队员们行走在扶贫路上,步履铿锵,砥砺前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溪口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74元增加到年的.76元,年均增长24.4%,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得到高质量保障。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获得“广东省-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并被推荐为“广东省-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广东省-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并被推荐为“广东省-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汕尾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汕尾、陆丰两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助学修桥夯实致富路
扶贫先扶智。进村之初,余伟彬发现溪口小学的校园环境可谓是脏、乱、差一应俱全,地面是泥土地,整个校园没有排水设施,甚至连卫生间都没有。好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余伟彬立即带领扶贫工作队改善学校基础设施,修缮外墙,铺设塑胶跑道,修建下水道、卫生间……在营造良好教学和生活环境之外,余伟彬发动村民、乡贤共同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