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暖人心,精准扶贫解民困。
根据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定点帮扶村任务分配,深圳派驻汕尾陆丰扶贫工作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产业对口帮扶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连日来,南方+记者走访深圳对口帮扶陆丰52个已脱贫出列的相对贫困村中的25个村子,推出系列报道,呈现陆丰脱贫户的美好新生活,记录他们摆脱贫困的故事。
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对口帮扶村——下埔村
近日,记者来到金厢镇下埔村,看到干净整洁的广场、特色鲜明的民居、纷至沓来的游客,这很难让人将这片“红色土地”与落后和贫困联系起来。
周恩来当年居住过的小山村,如今已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受访者供图
提起下埔村,就不得不说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在叶挺、聂荣臻等陪同下,来到下埔黄厝寮自然村村民黄文秀家养病,后从金厢镇洲渚村渡海抵达香港。正是这段红色记忆,为下埔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派驻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廖淑新说。
过去的下埔村面对宝贵的“红色资源”,手里捧着“穷饭碗”。如何唤醒这笔红色资源,让落后的下埔村真正“红”起来?驻村工作队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坚持党建引领、红色传承、群众参与,多次组织修缮旧址、采访村中老人、寻访当地党史办收集史料,并发动村民捐献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下埔村一景。受访者供图
如今,下埔村通过建设绿道,将黄秀文家、榕树下、虎洞和金厢海滩等红色景观串珠成链,并建立了金厢红色文化馆,广东省党史办颁发的“广东省革命遗址——周恩来同志养病居址旧址”“广东省中共党员教育基地”相继挂牌,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革命历史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乡村。
廖淑新告诉记者,当初在规划和设计建筑风貌时,村里尽力保持本土文化特征,尽可能恢复传统文化标识,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的元素,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
驻村第一书记为重度残疾村民送上康复器材,帮助她站起来。受访者供图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提振精气神,促进发展。“年到年,已接待各地游客90万人次,年均游客30万人次。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下埔村由年的只有6间小杂货铺,发展到如今的57家商业场所,涵盖了饮食、住宿、娱乐、建材、百货等行业,就业人口也由年的12人增加到现在的人,营业额由年的20万元增加到.8万元。”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村书记黄宗辉如数家珍。
“现在好啦!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小卖部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看到一行人在门阶停留,38岁的黄泽虚出门热情招呼。黄泽虚以前在惠州打工,四个孩子都还处于求学阶段,看到近年来家乡的变化,毅然决然地决定回乡。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开了间小卖部。
据悉,下埔村年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0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万元。
来源:南方+
往期精选:
来,带上你的农特产品跟我走~
第二批
陆丰发展农村电商,正在招募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合伙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