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红色文化促进会”文稿
《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情》是以林煜琮撰写的一篇通过重走红军路,感受红军昔日的艰苦困难。抚今追昔,彰显红色文化,从而启迪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革命精神文章,也是"陆丰市红色文化促进会”作为一个题材,挖掘探索出来的。此为抛砖引玉,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系列58
陆丰市陂洋镇芹洋村,又名“芹菜洋村”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情
——陆丰芹洋村红色历史侧记(文\林煜琮口述\李坤说、卢陆生)一、红军烈士纪念碑
秋天的阳光柔柔地照在山坡上,山越来越高,路也越来越陡,司机手中的方向盘连续旋转着,我开始有点晕晕的感觉,耳边偶尔响起一阵“嗡……”的鸣叫声,这是海拔升高带来的些许反应。望向车窗外,群山翠绿环绕,路道两旁的树林不断向后移动,迎面而来的村屋,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凹处。终于车辆停靠在一颗大榕树下,旁边的山泉水清澈似镜,快速而下奔流不息。
四周高山环抱,起伏连绵.
仰观四周高山环抱,起伏连绵,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俯视远处孤立于荒野之中房屋,残垣断壁,灌木丛生,不知名的野花迎风招展,开得十分灿烂,心中骤然生出一些莫名的感慨。芹洋村,又名“芹菜洋村”,位于广东省陆丰市东北部的一个深山嶂,距陂洋镇约12公里,属该镇边远贫困山区村。辖有九座垄、石厝、三日中、余庆楼4个小自然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为大革命时期和解放初期的革命摇篮,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军战斗事迹,古大存、庄岐洲、刘志远、郑万生、谢国良、谢非、叶虹等革命前辈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工作,是陆丰闻名的革命老区。今天,笔者在陆丰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李坤说和村挂职第一书记卢陆生的带领下,走进芹洋地区,探索芹洋村的红色革命历史。
向导锋利的刀刃下快速挥去,一株株芒草倒下了。
我们一行五人随着崎岖山道而行,渐渐地前面已没有路途,密集的芒草随风飘荡,在山坡、溪流旁成群地滋长,拦住了去路,向导锋利的刀刃下快速挥去,一株株芒草倒下了,经过时低垂的草叶子割在胳膊上,立即感觉有些隐痛。过了一会儿,来到一片小树林,这时天气闷热极了,我们稍为休息,继续前行。时而穿过蕨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小路;时而踏着长满苔藓的石头而上,稍不小心脚下一滑打了个迾趄,顿时一身冷汗,就这样行走了差不多个把钟头。
踏着长满苔藓的石阶而上
“到了,到了……”前面的村民一阵欢呼并介绍说:“医院,前面是伤员寮,这边是伙食处,都是用树枝、竹子、茅草简易搭成的。”望着这片茂密的树林,我心里不禁深深震动了,当年红军就是在高山这样的环璄生活,不知是多么的艰苦和困难。“这里就是七十多位烈士牺牲后的埋葬处。”李老指着两个并排的炭窑,压低着嗓子,带着悲哀的表情地说:”战斗结束后,老赤卫队员们怀着无比悲伤的心情,把他们埋葬在这两个炭窑里。“
七十多位烈士牺牲后,埋葬在两个并排的炭窑中。
年红二师等红军部队分别在江西和广东的普宁、流沙、大埔等地与国民党部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由于敌强我弱,伤亡很大,大部分伤员都转移到芹菜洋来医治。芹菜洋设立了5个伤员寮,割窝山为其中最大、最后方的伤员寮。年三月初十早晨,割窝山里晨雾缭绕,四周静悄悄的。突然,警卫排的战士发现很多敌人偷偷摸摸地上来了,钟毕排长即刻带领部分战士和伤员一边反击,一边转移。
墎子山红军烈士纪念碑
敌人炮火猛烈轰击,顿时硝烟四起。战士们浴血奋战,枪口不停地发射出愤怒的子弹。不久,子弹差不多打光了。为了争取突出敌人的包围,奋不顾身往前冲,一个个冲上前,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就替上去……但是,最重要的路口被敌人激烈的机枪封锁了,74位战士及伤员无法撤退,也无法转移。一个多小时后,钟排长用衣袖抹抹额头的汗水,抬头看看天空中的红色太阳,红彤彤的,耀得他睁不开眼来……他们全部英勇牺牲了。这时,一阵猛烈的山风突然袭来,树叶簌簌作响,我们都感到一丝丝凉意,这莫不是冥冥中烈士英魂在倾诉……
青翠的松柏,显得十分庄严肃穆“英灵浩气千秋在,先烈精神万古存”。大伙怀着沉痛的心情按原路返回,来到芹菜洋墎子山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旁边遍植青翠的松柏,显得十分庄严肃穆。走近前仔细瞻仰,岁月的风尘早已在纪念碑刻下斑驳的印记,碑体文字体仿佛一个个在活现跳跃,让人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身边沸热的茶壶,发出“嗞……”的声音,把我从遥想中唤回,猛然醒觉。热腾腾的清茶流淌在杯中,氤氳的水汽瞬间如烟雾弥漫,大伙心情沉重,轻轻把茶水撒洒在地上……
二、陆丰县委驻地遗址我和卢陆生行走在九座垄村坎坷不平的土路上。九座垄村依山而建,路旁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残旧破损的村屋参差不齐的散落各处,树杈横生,蕉叶随风轻曳,显得十分荒凉。一个年逾八十余岁的老妇人热情地带路,沿着石阶走上去,迎面而来的一座老屋,残旧的大门,旁边侧屋已倒塌,唯有大石块砌成的半墙体依然垒立,屋后荒草凄凄。“这里便是年8月至年9月间陆丰县委在此办公的遗址。”卢陆生介绍说。
树杈横生,蕉叶随风轻曳。
年间,古大存在东江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生涯。到了东江革命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他率领仅存的17名战士来到芹菜洋并组织本村队员坚持斗争。于年在芹菜洋九座垄村成立了陂洋乡苏维埃政府,由李招德任主席,李祖兴任总务长,主要骨干有李新润、李振祥、李娘合、李振亮等,同时还成立了30多人的赤卫队,40多人的童子团,经常活动于芹菜洋、大埔、深坑等地,声势越来越大。然后,陂沟、内洋、后壁坑等地村民约多人加入赤卫队,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但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和重视,不断派兵袭击和围剿,芹菜洋多次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掉房子累计多间,在这样恶劣的形势下,革命队伍逐渐转移到山上继续坚持斗争。
抗战时期,古大存、曾史文夫妇在延安。
大革命失败后,他们与党失去联系,为寻找革命的方向和保存革命火种,古大存同志准备前往寻找党组织,其余赤卫队员均化整为零,隐藏乡间,以种田为生,继续坚持革命到底。古大存走后,李招德同志在前往去深坑途中碰到敌人,被敌人逮捕并押至陆城杀害。第二次革命期间(-)陆丰县委曾在芹菜洋九座垄村办公,受到芹菜洋村民们及赤卫队员暗中保护,在敌人的后方秘密活动着。
陆丰县委驻地遗址
年2月1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纵队第六团在陆丰八万双沛村宣布成立,并召开群众庆祝大会。陆丰县委书记刘志远兼任政委,庄岐洲任团长,郑万生任政治处主任。会议结束后,第六团返回芹菜洋驻地。稍后,部队在这里接收新兵并进行训练,做好战前筹备。后来,解放陆丰县城的部队就是从此地出发的。其时,按组织决定,以庄岐洲为县委书记的陆丰县委机关,代号“黑海”,于年8至年9月间,转至九座垄村驻地办公。就这样,在刘志远、庄岐洲等领导下,芹菜洋村成为一块稳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谢国良、谢非、叶虹等革命前辈均在此工作过。他们领导村民们开展武装斗争,并在他们的支持下,一天比一天强壮,很快地展开战略性攻势作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清莹澄澈的泉水潺潺而下“当年红军领导们常常在此谈论工作。”老妇人指一块大石头说。右边有一条石砌小道通往前方,隐隐约约传来叮咚作响的声音,但见古老的榕树遮天蔽地,树下一片荫凉,清莹澄澈的泉水潺潺而下。“好一处美丽的风景!”我心中不禁地暗自赞叹。芹菜洋,不知多少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他们不论在硝烟漫漫的战场上,还是在隐藏的敌后方,进行英勇的战斗,把最后一滴血洒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永远长眠在这片热土上。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如此青山绿水,真不愧是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静静地徘徊在山间小道上,把追思缅想情意,化成一丝清风;携带一缕花香芬芳,洒向天空;更希望人们常常缅怀英烈,不忘初心。
芹洋村现场实景组图
古树遮天蔽日,树下一片荫凉。
残旧破损的村屋
穿过蕨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小路
并排的炭窑旁树林茂密
年逾八十余岁的老妇人热情解说
当年红军领导们常常在大石头旁谈论工作
泉水叮咚作响
清莹澄澈,潺潺而下
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情
作者:林煜琮
海语林音创作不易大家鼓励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