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惠州的《简历》吗?
(前两天写的《惠州东之前世今生》,里面提到唐后是循州总管府,有友人提出这是错误的,唐以后不存在循州总管府。于是我专门查了一下,都有误。特此将惠州简历发在这,供有识之士查证。)
别称:鹅城
市花:兰勒杜鹃(三角梅)
辖区: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面积:平方公里
民族:汉
语言:客家语、惠州话、福佬话、粤语等
人口:万(年),其中惠州主城区约万。
邮编:
车牌代码:粤L
题图为肖像照
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3名、中国十佳美丽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简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年)在今博罗“缚娄”族居地置傅罗县,属南海郡(吴末甘露元年改傅罗为博罗,另割置欣乐县,此为归善县的前身)的一部分。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年),南海郡析置梁化郡,设郡治于梁化屯(在今惠东梁化),博罗县治迁至浮碇冈(今博罗县城)。这是今惠州境内首次设置的郡治。惠州地区归欣乐县管辖。后主祯明二年(公元年),惠州辖地变更为梁化郡的归善县,县治在今市区桥东白鹤峰下。
隋开皇十年(年),废梁化郡,设循州总管府,辖粤东的循、潮二州,自此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大业三年(年),循州一度改称龙川郡,郡治移至龙川。
唐武德五年(年)复为循州总管府。唐贞观二年(公元年)唐太宗废府,改称循州。天宝元年,改置海丰郡。乾元元年,复曰循州。
五代十国时的南汉乾亨元年(年)改置祯州。
宋天禧五年(年),因避太子赵祯之讳,把州名改为惠州。惠州之名由此开始。
元至元十六年(年)改为惠州路。
明、清为惠州府。(其中明弘治九年(年),设立龙门县,隶于广州府)
民国后,废州府,隶潮循道。民国元年(年)归善县改名惠阳县。年7月,隶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区。年1月,隶属东绥靖区。年,隶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
年12月在惠州设东江专员公署,年成立惠阳专区,年,从惠阳县分立出惠东县和惠州市(县级市)。年,惠州曾一度划归广州管辖,年底又划归佛山专区。年7月3日,恢复惠阳专区,管辖惠阳、博罗、宝安、东莞、河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等11个县。龙门、增城则划出归广州市管辖。年10月惠阳专区改称惠阳地区,辖区未变,惠阳、惠东、博罗、龙门4县及惠州市仍隶之。“文革”时期改为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年,又恢复惠阳地区行政公署。年9月,广东省又将海丰、陆丰两县从汕头地区划惠阳地区。
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决定撤销惠阳地区,分设惠州、东莞、汕尾、河源4个地级市,原惠州市改称惠城区,原惠阳县年搬到淡水。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惠州市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惠州正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自古到今,惠州地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对我国或广东地区社会进步发展作过重要贡献,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