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题
陆丰市潭西镇“潭涌七乡点”吸引了作家们的眼球。
孙彦修摄
陆丰乡村行●王映婵
久居闹市的喧嚣与浮躁,加之年后一场长达两个多月的重感冒烦扰,一颗心早早地就想腾挪跳跃,从城市到达农村,把清新空气、淳朴传统、旧俗新村一并揽入怀中,好好地捂,美美地想,把自己置身于阡陌中走来的一个旧时女子,粗衣布裤,绾一个低低的髻,鬓边有微风吹乱的缕缕发丝……很好,4月24日,“汕尾文化之旅”走的路线就是陆城郊区农村。
河东青山村
从东海一路往西南方向开去,路上花草绵密。最喜欢的是初夏的树叶,嫩得可以捏出水来,不说它纹理柔软清晰,单说它的颜色,那娇嫩动人的浅绿,直教人想起二八女子,娉娉袅袅,十分怡人。我眼前这一大片一大片绿的海洋中,我只想携一片叶子,细细地看,那指尖的纹理隔着叶子竟也依稀可见。然后再迫近去闻一闻,把初夏的气息闻进心里。夏木依依正可人,我自陶醉在初夏的绿中,不曾想青山村已近在了眼前。
青山村位于河东镇北端,与大安接壤,三面环山,下辖三个自然村。
灰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大门门牌上赫然写着“青山村”三个闪光金字,容不得你以为这是哪个大户人家的楼房,虽然它很是神似,这三个字已然露了底子,这是河东青山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门联是:“坑依丽江春色荫万邦共兴,蕉倚锦峰叠翠昭百族乃和”。难得的是左里边的一个小角落里,置放了一个小书架,赭色的牌子上写着“农家书屋”。门的两边展示牌架上贴着“旧貌新颜”对照图,看起来,和谐美丽河东日渐明朗。周围走走,发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西南溪云村
这是一个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的村庄,24幢井然有序的独立楼房让我以为走进了哪一个避世独居的桃花源。墙壁用浅赭间淡灰的瓷砖贴成,大理石门框,不锈钢大门,看起来质朴又不失气派。一幢幢一排排,文友笑说,比花园小区还高档。再看看村庄未来的规划建设效果图,更让文友们不停啧嘴,太美了,简直天上人间!花径扶疏,亭台飞檐,姹紫嫣红,斗笠型的中式牌门上书写着婉约梦幻又充满禅味的三个字:溪云村。真真的名符其实“古韵乡村,山水画廊”。
这个村庄很美,皆因一个叫吴远溪的爱心人士。他带领外出乡贤慷慨赞助,努力为家乡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西南青塘村
正在心里感叹溪云村美丽的村名,西南青塘村却亭亭立在了眼前。这是村子里一个美丽的文化公园,四柱三门的大理石牌门门额正面书云:“紫气东来”,背面是“永兴园”,也许寓意永远兴盛安邦吧。走进去,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道路洁净,林木绿意盎然,红色的树花卷成半个喇叭,一簇簇从树间垂落下来,一切显得那样幽静从容。
初夏的微风在公园里徜徉,一些气息由远而近,带着那些古旧而霸气的传闻,也许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故事,而我更多地感受到一种新旧交替的气息,或者应该叫它新农村。
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
大门进去后是一个庭院,白墙黑瓦,墙壁剥落,里进大门两边是对称的两个八角窗。文友说,这应该是一个祠堂改造成的农会所在,我却怀疑,因为窗子上镂空的花雕分明是两个“双喜”,祠堂会用“双喜”作装饰吗?
斑驳老旧的陈列柜上陈列着镰刀、匕首、子弹等等,墙壁上挂着毛泽东、周恩来的题词和澎湃、七乡点革命烈士的遗像以及外国留学生的留念签名。
庭院实在又破又旧,也许是为保有文物的原滋原味,但我想总可以作一些修旧如旧的装修,周边配套也重要,毕竟这里更重要的是人文,而不是地理。或者我的想法过于浅陋了,纯属“外行看热闹”。
“潭西七乡点”是指下芦、竹芦、新香、西门、月山、后山、陇尾围。彭湃曾经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辛勤洒下星星之火,带动多少先进人士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对反动军阀、土豪劣绅、地主阶级的革命斗争!那时候的农村,那时候的七乡点,该是如史诗般壮观!
如今,微蒙的细雨,斑剥的墙壁,安静稀疏的农人,农会旧址在雨中微睁着眼睛,神情万般落寞,也许它会在夜色中轻数大革命时期的红火以及白色恐怖年代的大无畏气概……城市化进程使得一些东西只能在心里默默怀念,直至,它在心里如红酒般甘醇。
潭西大楼村
到潭西大楼村时,雨明显大了起来,好在热情的村乡贤早早备好了茶铭以及大大小小的凳子,他们在“善庆楼”的前厅正大门的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这些淳朴的乡民,令我受宠若惊。大楼村的建筑是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我们所处的前厅即是大楼村的“第一匹马”,再进去天井连着襟德堂,天井左右各有二巷道直进,连着的建筑大约就是“左马”和“右马”了,这些“马”很大一部分是由溪沙、红泥、糯米、红糖和殻灰夯建而成,墙体坚固,至今保护完好。会客厅的墙壁上挂满这个村庄辉煌的过往,“父子贡士”,“父举人子进士”,同期中取“一举两贡十八秀”,无怪乎“潭涌林”的乡贤把骄傲写于脸上。而赭色木板镂刻的对联“楼台燕翼前大德中善庆后留峰,大雅风骚祖秀才父举人子进士”更是把这个村庄的底色雄气十足地呈现。
雨愈发大了,从前厅望向天井,只见从黑瓦间淋漓流落的雨珠在白色的天空衬托下显得分外耀眼,仿若真的珍珠连成串,一串串晶莹剔透。轻轻躲过雨珠,从边上的小道走进襟德堂,听村乡贤指点左边“五马拖车”造型,讲解哪是“前马”,哪是“左马”、“右马”。那缩影模型,看起来倒是小巧逼真。
看着连成串的雨帘,原以为无法看到近年的古龙眼树。村乡贤无奈地指着从四角的天空望出去善庆楼后面的一簇繁茂、绿荫如盖的树叶,说,喏,那颗香樟树,多年了,可惜雨天……但我们抵不住对古树的仰慕,顶着淋漓的细雨,踏着泥泞的乡路,一睹了古龙眼树沧桑的容颜。斑驳皲裂的树皮顶着一树葳蕤饱满的绿,它轻轻诉说,年轻不是梦,千年不过弹指间。
忽然心有戚戚,谁说不是呢,在乡间村野,时光很慢,也很快……
大楼村感怀●王晓忠
一本才华横溢的书,早已从历史的黄卷里突围
时光的沧桑依旧包裹着忧伤
荣耀一定隐藏在某处,小心翼翼
守护一个家族的尊严
让生活更加执著,更加坦然
风尘仆仆的春天啊
怀旧的雨水依旧热情有度
一座风水精心打磨过的村落
‘背有靠山,远依法岫
前揽沃原,面照大德”
历史的河流一直春心荡漾
五马拖车的造型,夜以继日
复制激情
七十间房屋一百一十九扇门
一座坚实的城池,故乡一直在生长
一举两贡十八秀的传奇
让辽阔的内心感到孤独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幸福
拒绝疗伤
为了热爱,请准备好乡愁
准备刻骨铭心的疼痛,微不足道的赞扬
尘世的玄机,在尘世之外
一座小小的古村落,隐现一个波澜壮阔的梦想
梦回潭西●卓俊标
暮野四合,月的清辉摇动
故乡的馨芳。潭西的平原,凉风习习
青草离离,我的心跟着梵音,行走
在法留山,拾起陶瓷和琉璃碎片……
旧梦吹着风的软,吹走雨的忧伤
在岁月川流中蒸发,像云;像烟
菩提叶无声坠地,仰望你慈净的
微笑。印证你的智慧,真如
夜深了,清澈见底的古井,倒影
三颗油柑树,聆听远处传来清晰的
锣鼓声,悦耳千年
梦回潭西,心似一条河流
时间如镜,被光阴打磨,透亮;
能照鉴世俗人心
有一刻,我伸手一摸
几乎触碰到思念的
檐边
清云无边定光寺●林小冰
我喜欢定光寺,尤其是在清云山麓中。“清云”二字,无边的凉意,有禅的蕴味。有的字眼,天生清澈而安宁。
在人间四月天,跟随“汕尾文化之旅”再次走进定光寺,是的,故地重游,时隔八年。在绵绵无期的时光里,我依旧笃定地走着寂寂文学路,花静人白。八年后的定光寺,巍峨的寺门已显深沉,贮藏了多少光阴的气息?
粤东地区的寺庙甚多,而清云山定光寺是个异数,它波澜不惊占据东江地区佛教古刹的一席之地。初建于明崇祯四年(年),据碑文《清云寺碑记》记载:“伏以慈航普济,法雨宏施,佛刹庄严,琼光瑞霭。湾云上瑶台,紫竹林中杨柳,泉石松峰,院檐招展,瑶池莲座,垂下十二栏杆,甘露菩提。开九重之殿宇,擅起积千秋之香火。僧侣阐万法之禅机,时在殿宇落成,法雨普施,是为记。崇祯仲月立。”
三百多年了,几经辗转,或沉浮复生,或肃穆啸歌,似古埙西关幽幽吹,尽显寺院古气沉沉,多舛的惆怅,中兴的决绝。年寺院被毁,年宏慧大和尚复入该寺居住,结庐躬耕,垦荒山林,废兴与共。几度被毁复重修,直至年宗风初阐,庄严有日。年经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年后修建主要建筑,年设立佛学院(前身叫定光寺僧伽培训班),年改称广东尼众佛学院。
相当曲折,坎坷,宏慧大和尚的坚韧执著,让人动容。
一座寺院的兴衰崛起,就着三百多年的光阴,慢慢从历史尘烟走近我们,彻底演给人们生命的无常悲喜。
佛门四大皆空,一位睿智淡泊的老人,坚守直至古稀之年,仍孤杖兼程,行于细雨孤云中。这位老者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为清云山和佛学院历尽风霜,相当隐忍,大爱,同时使人动容——你能够不动容吗?这一场终生的佛教事业,让人看到宏慧大和尚最干净的心,最无私的情怀,如果允许我读到这位智者的骨子,那一定是散发着难得的简洁和孤清,一种苍茫的天真。一辈子又老又天真,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胸怀早就慈悲成寺中那一枝静莲。
轻轻地走进寺门。日光倾斜,打在通花木门投放成斑驳的影子。骤然看见一地菩提落叶,犹如遇见风雅迷人的晚秋。抬头,原是菩提参天,春夏之际枯黄叶落。菩提不与众树同,在暮春不动声色地跌宕着这飘逸的静美,很佛学,很达意,很超尘。有长衫僧人在风里行走,喜欢这样被风干千年的水墨画。在定光寺,与那些最寂静的意味无数次相逢,禅定佛心,亦静,亦妙。
上石阶,穿殿堂,过廊阁。整座寺院布局有法,格局淡雅。依山坡而筑,层层升高,有着自己最动人的气势,不是磅礴,磅礴总是咄咄逼人,一点也不。山泉,飞檐,亭台,圣像,经书,清风。回头一望,深绿浅红,是一张最写意的中国画,微凉却绝美。抬头看,殿内所供奉的佛、菩萨、罗汉等诸像,皆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古朴大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独具一格,为国内寺院所少见。低头细听,梵音沉宏。红墙绿瓦,楼宇塔身素朴豪放,若是雨水苍茫,那有着强大张力的飞檐,该是怎样和着时光任由涤荡洗染呢?佛和人,亭台和殿堂,菩提和青苔,得经历了一些风雨沧桑,才会留下一种最自然的万古长风。
一尼众学院的学生,穿着青衣长衫,脸上素净。她引领着我们穿行于禅院的各个角落,所到之处,都能看见宏慧大和尚写的牌匾,呈现刚劲有力的风骨,煞是喜欢。能写得一手好字的大和尚,得有一颗平淡而丰盈的心,是有岁月的无数磨难做底子——没有沧桑困苦,没有坎坷多舛,哪有行云流水的一手好字呢?好的书法,表现出来的不是技巧,而是心境。
那永远不能再回来的大师,以菩提的样子,留下伏笔。我静静地坐在菩提树下拍了照,待以后走在风里,一点点回想起来。在繁华绮丽的世间变幻中,看到自己如一片菩提落叶,孤独清丽。
去往寺院图书馆的过道上,有小比丘尼跪在麻布上,不停不歇地重复着“五体投地”的动作,青色长衫渗出汗珠,似朵朵白梅。这是她最庄严的朝圣形式,是一种让人感动得落泪的形式。
推开图书馆的门,清凉,明亮,感觉被一种儒雅的浓厚气息包围。就像一位静默寡言又博学多才的老人,智慧又淡然,你走到他跟前,甘愿低到尘埃,尘意溶解流出。
一灯一经,一碑一字,一树一石,一茶一棋,时光缓慢又清净。晨钟暮鼓声声,与光阴化敌为友。抬头是禅,低头是禅,言语多余,禅心面前,终无言。
定光寺,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方外之地。
屐痕处处留胜迹●陈瑞绒
文友发来周日“汕尾文化之旅”的邀约,我一看行程中有一站是清云山,立即欣然应诺,即使彼时身体还稍有不适。清云山不是没去过,但想着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一起去清云山参禅,像有种预设的喜悦在那里守候着,就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
南方的春末夏初,天气阴晴不定。出发的前一天,整整一个下午都下着倾盆大雨,我不由得担心起来,这样的天气,还能游什么呢?雨一直下,一直在打乱我们生活的节奏,周日的“汕尾文化之旅”或许要取消?发了个短信问一下组织者,组织者回复照常举行。
周日一早,风清云淡,天空放晴,气候清爽怡人。一行人在龙山烈士陵园集中,两部中巴向着郊外驶去。第一站去往河东青山村。村前青山如屏,池塘碧绿。村行政办公室干净空旷,墙壁挂着齐齐整整的工作日志册。有人坐在“计生”号牌的前台,模仿着村干部在办公。我坐在墙角一排银白色沙发椅上,同行的美女正和同伴在诉说,我不想结婚,我不想要孩子,男朋友苦等我八年了。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又一个婚姻恐惧症者。我想起辛波斯卡的诗句:“我偏爱,就爱情而言,可以天天庆祝的不特定纪念日。我偏爱自由无拘的零,胜过排列在阿拉伯数字后面的零”。事实上,我多么佩服她这种有勇气活成世俗例外的人。
第二站来到西南镇溪云村。几排一模一样的三层砖红色洋楼整齐有序矗立着,巷道笔直宽敞。乡贤吴远溪慷慨解囊多万元为村里贫困户建造的24幢安居楼房。看着这青山绿草环绕的崭新别致的楼群,我想起天下有识之士耳熟能详的孟子的话语:穷则独善其身,达而兼济天下。吴先生这是秉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并实现了诗圣杜甫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这样的乡贤我们由衷深感敬意。
来到清云山已是午后。站在山下仰望,清云山定光寺宏大的建筑群斜挂在天幕中,像一幅画展现在眼前。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青云山定光寺已经成为一个遐迩闻名的风景区。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白云低低悠荡着,与碧瓦飞檐互相游戏,层层叠叠的阶梯向上伸展,没入云层。中午游人较少,走进寺庙一片宁静,我们仿佛置身于画中,或者梦境中。沿着台阶逐级漫步,右方一长廊黑底白金书法作品,一笔一划皆有章法,桂花香、玉兰香等各种花香互相绕缠氤氲,木鱼钟鼓之声隐隐约约,远处一树红花默默盛放,山泉汇成的水池锦鲤戏耍。身心放逐山水之间,春风十里,生活中所有的残败都被遗忘,所有的平庸皆可忽略。
我坐在菩提树下,捡起一片叶子。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我正对着叶子发呆,手机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