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展示新时代国人风采,正佳教育整理了一套党建红色教育课程,让我们知党、爱党,跟着党的步伐成长。
一幅展板,镌刻着难忘岁月;一件衣物,承载着先辈荣光。在红色教育里,我们感悟历史;在体会党的光辉历程时,催人奋进。
汕尾红色景点简介红宫红场
革命圣地汕尾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人民南路13号。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始建于洪武十二年(),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7平方米。年12月,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年11月,汕尾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名,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等同志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8项政治纲领,宣布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当时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红场旧址在红宫东侧,原为“东仓埔”,占地多平方米,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同志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二个大字,为彭湃手书,两边浮塑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年12月1日在这里召开了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年1月2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湃故居
彭湃故居坐落在汕尾市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家门前流过。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楼下中间为堂屋,供有彭湃母亲周凤的遗像。彭湃诞生在左侧房内,彭湃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第一代东征到过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东征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曾在此住宿、工作。原屋毁于年6月,年按原貌修复。彭湃(—)广东汕尾市海丰人。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出身地主家庭。年东渡日本求学,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年参加早稻田大学激进青年组织——建设者同盟。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曾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年7月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为东江特委,被指定为书记。同年冬,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壮烈牺牲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内。中国工农红军曾建立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以志纪念。海丰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
海陆丰是全国农民运动发源地,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中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贡献。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谱写了一曲曲中国革命斗争光辉壮丽的诗篇。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旗帜,三次起义,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建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发起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召开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农民运动专著,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没收土地的法案。为纪念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运动杰出领袖彭湃同志以及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二师、红四师、红军49团、海丰工农武装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更好地缅怀在海陆丰这块红色土地上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引导教育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敢为人先”的大无畏创新精神,经海丰县委、县政府同意,报省民政厅批准,在海丰县烈士陵园兴建海丰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省老促会、省民政厅、广州银河烈士陵园,广州起义博物馆、南昌起义纪念馆和汕尾市领导、市委党史办、市民政局、市老促会等领导同志,以及海丰县四套班子、海丰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县直各单位和各界人士代表、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代表、海城、附城、城东三镇干部职工代表共多人,参加了该纪念馆落成开馆仪式活动。新山革命村
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原名鹿山村,解放后称新山村,距离海城5公里。过去,该村与周边的新南村、池口村、新北村、新东村、大渡头村一带,统称为鹿境乡。鹿境乡以前是一个岛屿,周遭河道纵横,溪流交错,水运四通八达。该村后面有一座鹿境山,前临丽江,后倚黄江,民间俗语有谓:“两水夹一龙,不出富贵出英雄。”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
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是年10月中国农-动革命先烈彭湃、林苏、余创之等到陆丰下芦、竹芦、新香、西门、月山、后山、陇尾围等七个自然村开展农-动时的活动场所。
潭涌七乡点农会是陆丰第一个农会,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农民革命武装的重要组成部份,彭湃同志曾多次亲临指挥农民运动。该农会成立后向反动军阀、土豪劣绅、地主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现该会旧址是陆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年3月18日陆丰县三连在工农斗争中的壮烈牺牲。年3月陆丰县三连奉调上揭西县砂乡协助当地农民的反霸斗争。3月18日拂晓,在三连返防的途中,遭到了黄旗党匪首反动武装的截击。在历时一天战斗中,因敌众我寡,陆丰县三连全员24人英勇就义。为了纪念缅怀革命烈士,陆丰县人民政府于年3月18日建成此碑。墓碑上刻有“三一八烈士永垂不朽”金光闪闪大字,下嵌碑石镌刻碑文和烈士英名。墓堂安葬烈士骨骸,四周环以护墙,大门两侧有碑石镌刻对联:“热血洒山城,举县不忘三一八;英名彪战史,万众同瞻烈士碑。”
张威烈士纪念亭
张威纪念亭位于陆丰县的龙山的龙山中学内。张威纪念亭是解放后陆丰人民为缅怀革命先烈威同志重新修葺的。
年7月,张威同志在陆丰南搪被反动派逮捕,并于同年8月被残忍地杀害。牺牲时,张威同志年仅26岁。
就义前,张威在龙山中学的凉亭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曰:“母亲,儿死矣!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解放后,龙山中学为了纪念张威同志,将此亭命名为张威纪念亭。
周恩来金厢渡海处
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后,起义部队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带领起义部队南下进行战略转移,到达了海陆丰红色革命根据地。
不久,周恩来同志等人收到了党中央命令,要求起义部队领导人周恩来等要绕道香港前往上海党中央,起义部队继续留在广东。周恩来同志等人冒险从洲渚村海滩下海乘小渔船前往香港。小船在海上惊险地颠簸了一昼夜,最终在香港地下党的接应下,周恩来等人安全上岸到达香港。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赖少其为纪念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年抢渡香港时的情景,在碣石湾周恩来渡海处写下:“洲渚夜如釜,遥天一砥柱。抢渡碣石湾,猛如下山虎。”
一句口号,激励着奋勇当先;一个脚印,促使着砥砺前行。在“百年创辉煌”党史学习中,增进了归属感和凝聚力,展现了民政人团结向上的拼搏精神。了解更多红色文化,联系我们正佳教育。
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党史、感党恩,营造出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将继续努力奋斗,积极投入到党的建设活动中去,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End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