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汕尾市代管县级市,地处粤东沿海碣石湾畔,唐武德五年(年)置县。非物质文化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皮影戏、英歌舞、钱鼓舞、滚地金龙、八音、渔歌等;古迹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武山、“神海沙石”金厢观音岭、佛教古刹定光寺等。年5月18日,全国县级市传播热度排名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办。其排名第98名。
01玄武山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内的元山寺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僧房和廓庑(即堂下四周的廊院)等建筑共九十九间,遮阳曲径四通八达,是一组聚集着各种结构和雕塑工艺的古建筑群。
三台保障碑记:明万历十年(),巡道郑谦山、参戎成雨泉、分巡兵备道姚龙在玄武山共商抗倭大计时同撰并立碑记。
鱼跃龙门:龙门石位于起龙岩前,经广东省地质队考古鉴证,该岩石于早白垩世燕山第四期侵入形成,据铷锶法同位素测定,距今已约一亿年。
麒麟石为玄武山著名天然象形石之一,其形态雄伟、峻秀,俨然麒麟昂首观海。石东侧有“山不在高”摩崖石刻。
南门牌坊建于年,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三开间牌楼式石雕牌坊,通高15.8米,面阔22.3米,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透雕龙柱石牌坊之一。
四美亭始建于明万历六年(年),称一鉴亭。光绪年间改建,称四美亭(意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亭中竖立清同治六年(年)广东陆路提督碣石镇总宾李杨升记立的御赐额碑记,于年重建。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的戏台,位于山门前的正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清乾隆十五年(年),由当地官绅集资重修,把戏台扩建为台面宽五丈二尺左右的大型戏台,并首演正字大戏“三国戏”。
02待渡山
待渡山不很高,却满山苍累。山头,天生一块块造型乖巧的大小石头。山坡,一株株不知名的小树,有柑树那么大,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树木之间,幽径交错,乃文人墨客览胜怀古之处,朋友恋人欢会抒情之所。待渡山又名大胆山。
相传南宋景炎元年(年),宋都临安失陷,元军追迫,赵罡及其弟两帝在张世杰、陆秀夫等护卫下,从福洲沿海逃至甲子,驻扎此山,意欲东进与文天祥会师,以图东山再起,故此山得名“待渡山”。他们得到甲子进士邑人范良臣进食劳军,赐之为右仆射,渔民郑复翁率众勤王,被封为都统;二帝惊魂稍定,胆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胆山”。
现山上还有“进食亭”的遗迹。为明代万历年间参将张万纪、守备胡文恒驻甲子时兴建。进食亭又名帝子亭,为仿木结构,面积约20平方米,内塑有陆秀夫、范良臣为宋帝进食石像,并刻有“君恩如海”四个字。进食亭下还建有一处“将军宿”,是为告慰郑复翁忠心报国的在天之灵而建的。待度山山顶矗立着“甲秀楼”古塔。据说甲秀楼建于清嘉庆十年(年)。
03汕尾金厢滩
观音岭上有名闻遐迩的水月宫。它始建于明代,称“观音袢庵”,清道光二十一年重建,建筑计有山门、拜亭、正殿、禅房等,为二进四合院平面布局。
岭下海滩长达8km,海中距岸l00m处水深才1.5m,距岸m水深2m。沙白、水清、浪小,是一个理想的天然游泳海滩。岭前奇山众多,有周恩来、叶挺同志当年抢渡香港下海处的龙石,汕尾市境内最大的摩岭刻“镇海石”,明钦差大臣成大猷、郑岳山刻“镇海石”,“扬威止水”于镇海石上。该处以“神、海、沙、石”兼备而闻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于石上。
金厢海滩除了沙柔水澄之外更大的特点是岸边奇石摩肩接踵,如叠如砥,似禽似兽,呈白呈褐,见动见静,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连江海中也石群嶙峋。这使金厢海滩拥有得天独厚的石岸和金滩,有开发海滨浴场和旅游胜地的“天生丽质”。
其中较著名的有:龙石、镇海石、龙牙石、双叠石、和尚石、企鹅石、白礁、乌礁等,先人留下的多处石刻均保存完好。金厢海滩的巨石,有的留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脚迹,有的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为海滩生辉增色,为游人助兴添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