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宇说,自己农场里的番茄不用洗可以直接吃。
在博罗县泰美镇盘沱村的东江边上,一个多亩的农场种植着番茄、豆角、南瓜等各种蔬菜瓜果。农场依山傍水,四季风景如画,其主人是一名80后“海归”,名叫陈俊宇。他一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一代农民形象,而是以“互联网+”的模式在创新生产和营销模式,把各种有机蔬菜直接配送到深圳多个社区的客户餐桌上。 客户通过手机端可跟踪农场动态 陈俊宇是陆丰人,因从小在惠州念书,对惠州有较深的记忆和感情。他个头不高,戴着一副斯斯文文的眼镜,有着超乎年龄的稳重和内敛。近期,他几乎每天都往返于市区和农场之间,将农场的各种有机蔬菜配送到深圳多个社区的客户家中。 在陈俊宇的农场里,南都记者看到,该农场通过吸虫灯、粘虫纸等物理办法控制虫害,基本不使用农药,各种蔬菜均用草木灰等有机肥。陈俊宇还当着记者的面,采摘下大棚里的成熟番茄,直接放进嘴里开吃。 陈俊宇介绍,在种植过程中很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即按照各种动植物的自然生长周期所需时间去种养,不使用任何刺激生长的添加剂,同时运用自然界相生相克的规律去防虫害,“以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才是真正有机和健康的”。 相较于传统的经营模式,陈俊宇主要通过 农机“富二代”创业也要睡店铺 据介绍,陈俊宇从小就表现出经商的天分。念初中时,每到寒假临近过年时,他就到市场上卖花。“我妈妈爱种花,每年种有四五百盆迎春花,当时还没有花市,差不多过年的时候我就帮她在市场旁边卖,还雇了表弟给我送货。”陈俊宇回忆说,他至今仍很看重学生时代的经商实践经历,“那时候收获到的东西至今仍然适用”。 从新加坡亚太管理学院毕业之后,陈俊宇回到惠州创业。他向父亲借了一笔创业基金来到惠州,开始做销售农业机器的生意。由于父亲也是做农机销售的,在他人看来,陈俊宇是个“富二代”。对此,他没有多作解释。 “刚开始创业的那一两年,除了向父亲借的启动资金,其他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陈俊宇称,当时人手不够,自己也要学开拖拉机、收割机等,不仅要演示给客户看,还要指导他们使用。当时,他和工人就一起住在位于市郊马安的多平方米的店铺里,所有机械也摆在店里。 “这个年轻人脑筋很活,也非常擅长抓机会。”惠州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周红燕说,陈俊宇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和春耕秋收现场会、农机实操及维修保养技能培训等,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大大促进了其农机的销售量。年,陈俊宇创立的惠州市金宇盛机械有限公司农机销量名列全省前茅,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农业机械销售公司。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实习生吴佳妮
创业经 新农业搭上互联网快车 在农机销售领域淘得“第一桶金”之后,长期 今年3月份,陈俊宇的农场开始配送第一批蔬菜时只有5名会员,如今已经发展到00多名会员。近期,他非常忙碌,除了定期安排深圳客户来农场体验外,他还计划在农场打造一个与惠州东坡文化有关的文化项目,让本地人或外来朋友在品味野趣的同时感受东坡文化。 作者:黄海林吴佳妮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