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字:陈其泰
指导:陈烈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惠来县志》记载,岐石镇岐石村创乡于宋景佑元年,即公元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是惠来地区创乡最早的村落之一。
(进村路碑:岐石村。)
岐石村因地貌蜿蜒起伏,形如麒麟横卧,又有独石耸立于群石之中,宛如麟角,古叫麟石,亦称奇石,清朝以后改成岐石至今。
(地理性标志:岐石石人山,地处村中心最高处,与南面的“凤山”相呼应,有联诗一首:“岐山钟灵玉麟献瑞,石人毓秀金凤呈祥。”)
岐石村距县城23.6公里,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背山面海,与陆丰三甲毗邻,是岐石镇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全镇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现有常住人口约2万多人。
(岐石镇人民政府。)
岐石村是一个传统乡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历来重视教育、农业,自古就享有“滨海邹鲁,鱼米之乡”的美称……
(岐石村航拍图。)
(牌坊:慈云大道,建于年。)
(村标:“新航”,建于年。)
(岐石陈氏大宗祠敦睦堂,及祠内文化遗迹。)
(古民居:岐石老乡航拍。)
(古民居:岐石葵潭厝,“百鸟朝凤”,有99个门。)
(古民居:岐石河婆厝,“驷马拖车”。)
(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民居群。)
(古井。)
(古井:位于村南屿仔山下,号称“小神泉”。)
(炮楼:车路炮楼。)
(庙宇:岐石圆通庵,位于普宁市后溪乡峨眉嶂山腰圆明村圆潭山上,原庵建于南宋期间,称“潭仔庵”。)
(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峋石凌江起,烟波一望开。云拖山色去,凤送海潮来。康熙丁亥年孟夏,左庶子陈迁鹤到此题诗。)
(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凤山,位于灜江东侧,与石人山相呼应,都是岐石“古八景”之一。现为前汛管辖。)
(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屿仔山,位于村南。)
(自然景观文化遗迹:石埔池,天然盆景。)
(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古榕树,位于岐石地灵顶上,有多年的树龄。)
(自然景观文化遗迹:村前大池。)
(自然景观文化遗迹:村后大池(后湖池)。)
(学校:岐石中学,建于年。)
(学校:岐石镇中心小学,原建于年,原名岐石中心小学,于年更名为绩权学校;原大门向西,于年创强,学校扩建,并改大门向南,更名为岐石镇中心小学。)
(学校:育新学校,民办,建于2年。)
(学校:岐石中心幼儿园,建于年。)
(学校:金贝贝幼儿园,民办,建于年。)
(民俗:正月游神。)
(民俗:正月上灯。)
(民俗:演戏拜神。)
(文化古迹:孔子庙,位于石人山下,原建于宋代,于年重建。)
(文化古迹:妈祖庙,始建于明朝后期,于90年代重建。)
(文化古迹:北三山国王,建于清代。)
(文化古迹:南三山国王,建于清代。)
(文化古迹:大士圣王,建于年。)
(文化古迹:普圆寺(民间称“注生娘娘”)原于道光二年岁次乙酉桐月朔日丑时建于村前西南溪边,因在公元年遭毁坏,粤港等同胞及村民集资集劳于公元年岁次辛未九月初十兴工迁建于东坪。)
(文化古迹:神农庙(俗名“五谷父”),位于小学西边。)
(单位机构:岐石村委会。)
(单位机构:岐石梅峰理事会。)
(单位机构:岐石同一善堂。)
(单位机构:邮政局与电信局。)
(单位机构:信用社。)
(单位机构:供电所。)
(单位机构:岐石镇卫生院。)
(单位机构:岐石敬老院,建于年,省二级敬老院,现供养孤寡老人30多人。)
(单位机构:医院。)
(单位机构:岐石贸易市场,建于年,位于村前西南。)
(单位机构:岐石加油站。)
(岐石戏台,原建于年,于5年重建。)
(岐石文化中心广场,由石人山、大士圣王庙、八仙古榕、戏台、全民健身园、老人活动中心等组成。)
(岐石石人山公园,建于年。)
(省道S线,贯穿村内。)
(岐石慈云大道。)
(岐石大道。)
(岐石梅花洋田园风光。)
(岐石“塭虾”养殖基地。)
(“一镇一品”岐石胡萝卜种植基地。)
(岐石打石山(现为岐石与东埔场的争议地)。)
(岐石双梅水库航拍。)
(特产:塭虾、冬瓜、胡萝卜。)
(传统工艺:绿豆饼、锦糖。)
岐石村年被省评为“生态示范村”,年被市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年被省评为“广东名村”,年荣获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年被县评为“基层治理示范点”。
来源岐石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