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红色文化促进会”文稿
《金厢》是以林奕生、林煜琮撰写的一篇观看家乡风景,抒发热爱家乡情感的文章,也是"陆丰市红色文化促进会”作为一个题材,挖掘探索出来的。此为抛砖引玉,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金厢
文\林奕生林煜琮
这一次,我们终于看到了金厢美丽的风景。午后的阳光洒在内水道上,如碎金般摇摇晃晃,雨水和山泉水合在一起,潺潺向西流去,我们三人跨过石板铺成的小桥,踏在池塘边丛生的野草,循着山势而上,一棵棵相思树茁壮成长,大小不一的石头遍布山面。观看左边山体似鹰首昂立,右处又如雄狮守卫,这就是“鹰婆头山”和“狮山”。放眼望去,崎岖不平的山路蜿蜓曲折,宛如一条巨龙盘缠在大地上,一座座风车直立着,风叶慢慢地旋转着。远处大海波光粼粼,半弧形的海湾划出一条分界线,把渔村紧紧环抱怀中,这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让你目不暇接。
金厢镇位于陆丰市东南部,碣石湾畔。东南与碣石镇接壤,东北、西北分别与桥冲镇、城东镇毗邻,背山面海,肥沃的土地以及浩瀚的大海养育着这一带的人民。此处北面山峰连绵不断,最高处海拔约米,挡住了凛冽的寒风;南端匍伏的虎尾山,隔断肆虐台风的入侵,构成天然优越的避风泊船港湾。
相传年前,这里的港口边有一块金黄色巨石横卧在地,形状似箱子般,维妙维肖,人们便把此地叫做“金箱”。那时常有船只泊岸避风补给、鱼货交易,逐步成为美丽富饶的渔港。以后,或因这里物产丰富,生意十分兴隆,人们赚取的金子多得用“箱”不足以装存,用“厢”才可容纳;又或因人们祈盼富裕的缘故吧,此地遂改称为“金厢”。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山的那一边是山门村、望尧村、米坑村、竹桥村、何公岭等村落。一路上果园连接不断,每到香蕉、木瓜成熟了,荔枝等果实挂满枝头时,瓜甜果香,经过时扑鼻而来。到了那一波波金色稻浪翻滚的时节,并传来一阵阵浓郁的稻谷香味,就知道丰收的日子到了。
当然,由于乌坎港水质清澈干净没污染,加上养蚝人辛勤的养护,望尧村养殖的蚝,体大、肉嫩、味美,更是高蛋白、高营养的活海鲜。这些自然生产出的优质蚝产品,销往全国及省内外各地。蓝天白云下,那一排排蚝排天水相连,壮观极了……鹰婆头山的右方是小湾沙坝,前方的虎尾山形成一个笔架山状,突兀在海面上,再过去就是大湾海坣。如此形状,有如一只雄壮的大鹏,大小湾就是它的两翼,展翅欲飞……
据说在南宋时期,地球地壳大运动,它使岩层隆起和相邻区下降,海陆面貌变迁。沧海桑田,出现了“沉东京,浮南澳”,金厢港海面水平线亦逐渐退下,显现大湾海坣和小湾沙坝,而观音岭至虎尾山海岸线则构成一个半弧形地域,人们称它为“湾肚”。金厢墟、蕉园村、官路厂村、洲渚村、埔边村……每一个村落都有它的故事。
明洪武二十二年(年)朝廷为抵御东南沿海倭寇侵犯,遂正式设立碣石卫。几年后湾肚设海防所,并建所城。如今的“官路厂村”当时是陆丰三大盐场之一的小晴盐场,官道由此经过,小晴盐场仓库人们又称为“厂”,故名官路厂。盐税稽征处就设立在此,引来很多外地移民到周围定居。
“蕉园村”,据说那时移居至此的人们多水土不服,常常便秘,此处遍植香蕉,供人们食用以便润肠通便。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或因此地很靠近海,属台风常常光临的地方,而香蕉树招风易断,现在的蕉园村已看不到一颗香蕉树了。渐渐地,移民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在海上作业,有的开垦农田,有的开辟盐田,自然形成大小不一的村落,终于造就一个渔农盐并举,商贸活跃的海边小镇。
看,虎尾山上残存的岗楼哨所,占据地势之险,湮没着多少惊天动地的传说,让你记得这里曾是边防要地,守卫着碣石湾海域这一带的安宁。渔船静静躺卧在避风塘里,长长的沙舌尾处,屹立着“红四师徐向前同志渡海处纪念碑”,熠熠生辉,让人肃然起敬,它铭记着当年红四师将士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眼光沿着柔软细腻的海滩看去,到了洲渚村海边,又有一座矗立的丰碑,在阳光照映中,划出长长的背影,益显出它的庄严肃穆,这就是“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下埔村文化广场挺立着“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大型汉白玉浮雕壁画,人物栩栩如生,展现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下埔村黄厝寮党员群众护送下,乘船抢渡碣石湾的故事;黄厝寮村“周恩来同志活动旧址”,那崭新的广场与沧桑的老屋故居,绿树鲜花和残墙片瓦,产生鲜明的对比,无不记载一代伟人留下的足迹,让人们前来瞻仰并为之仰慕。
瞧瞧,远处翠绿的树叶在微风摇曳中,形成一处处绿色的山恋,拦住了我们的视线,转而望向那浩瀚的大海中,白色的海浪似千军万马汹湧而来,有时惊涛拍岸,有时轻湧起伏;奇石嶙峋的山岗处,蓝与绿,仿如碧玉与翡翠互相辉映,便是著名的观音岭风景区了。近处,大大小小养殖池塘中,阡陌纵横,闪闪着晶莹的波光,一块块横亘在大地上;落日的余晖洒在栉次鳞比的新厦旧舍上,掩映在绿树和草埔、池塘之中,变成了一座座金色的宫殿,海水轻轻涌动着金色的波浪,渔船挂着金色的风帆在海面上归来,愈渐清晰,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金厢港湾渔村夕照画展现在面前……
适逢刚刚开海,渔民们下海捕捞许多海鲜,于是我们便有口福了。傍晚,在宽敞的院落中,烹饪出来的美食带着浓浓的海味。膏黄肉肥的海蟹,伸着大大的钳子;刚刚晒好的海虾干,弯着红红的身子,似乎还带着大海的味道;新鲜的巴浪鱼,挺着纺锤形的身躯;细细密密的小鱼仔,在黄白相间的荷包蛋中,透露极其新鲜的气息,一切都令人口涎欲滴……
明亮灯光下,我们放开心胸,侃侃而谈,说着金厢许许多多的事情,从它红色革命历史、名胜古迹、乡土人情、乡村发展建设等等,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言谈时,抬头仰望满天星空,繁星点点,大海的波浪声渐入耳中,心情也如大海般宽阔了。夜静了,这金厢乡村越来越美,金厢乡情味越来越浓……
金厢
作者:林奕生林煜琮
海陆风云赞赏!支持作者继续创作!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