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客家人大多数聚居在八万、陂洋、西南、大安、炎龙等乡镇。这些人的祖先原居黄河流域,历史上由于灾荒和战乱,逐渐南迁,最后从江西、福建山区徙至陆丰。他们的生活风俗习惯大多数保留中原人的色彩,但也受闽粤福佬人习俗的影响。特别是节日,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客家节日旧风俗,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而有些则是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解放后,有的仍然保留,随着人们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有的已废除,有的已改变了方式和内容。
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俗称五月节。
这个节日客家人除了办些较为丰盛菜席外,主要特点是每家每户都有包粽仔和炒面。粽仔按其式样分为成砖的叫“基粿”,糯米浸咸用叶子包成三角状的叫“三角楼”。包成长形四棱状的叫“牛脚粽”。粽仔含有纯咸,可以消暑解肠胃中积热,作为夏天辅助食品很受欢迎。
五月节的民间风俗有二:
一是家家户户门上插榕树叶。相传这是唐朝遗风,唐僖宗乾符年间黄巢起义,群众走乱,有一妇人揩一小孩和牵一小孩而逃,路遇黄巢,问其故,妇人说:揩者亡叔之子,叔已死,必保其后,牵者己生之儿,己年轻,丢失可再生。巢听后受感动,叫他回家在门上插上树枝作标志,保她安全无事,妇人回家后告以乡民。果然,黄巢令军士对插有树枝的人家秋毫无犯,乡民得以安宁。后人成为一种习俗相传至今;
二是午时洒雄黄水以消邪气,担午时水,以备经年之用。到了正午十二时,家庭主妇到井里或大河里担一担清水回来,装在清净的瓷罐里,作为一年的冷饮用水。说也奇怪,这种水放至终年,不生虫、不腐臭,清澈透明,群众用它搅咸梅仔水,以消暑解渴。
流传地区:陆丰
搜集地点:八万陂洋 西南大安
搜集时间:年 搜集整理:周国荣
摘录于陆丰宣传文化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