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地名杂谈
陆丰市府所在地叫东海镇,它不靠山不挨海,这“东海”出处何在?无从查考。后有一说,东河流经这里汇入南海而叫“东海”。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因为流经陆城的河以前不叫东河,而是螺河。只是解放后政府在整治螺河水系,三河归一时有东河西溪之说,才叫起来的。海丰县志虽有提到“东海”的由来,但语嫣不详说“居海之东”而名。当地人叫惯,听惯了习以为常,外地人咋听到“东海”这个地名总会与烟波浩淼的大东海联系起来。
东海镇属下有一个多人口的小渔村叫海仔。为区别邻村下海仔就起名上海仔。写成文字就是“上海管理区”。早年未实行邮政编码时,东海镇府发出一封会议通知之类的信件,常会跑到“阿拉大上海”去溜达溜达三几个月,然后盖上闸北邮戳“地址不详”而转回来。不过东海镇的大部分地名还是很朴素,很好记的。解放前,全镇唯一一条直通衙门能通车跑马的大街叫马街,围在县城内的寨落叫城内,以姓氏聚居特征命名的有:马厝巷、丁厝巷、冯厝巷、莫厝巷、吴厝巷、吴厝町等;以行业划分命名的有:油搓街、打铁街、草席街、杉篱街、打索巷,鱼脯町、土笼街、盐街、豆街、饼街、仅凭这些地名就能想象昔日东海镇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以地貌特征命名的有小口巷、巷口很小但街巷很大,关刀巷,绕城墙弯曲,很像一柄弯刀;半畔街,因该街的另一半是水池;月眉町,在南堤路东段,那一片空地就像初三、四的月牙儿。还有一些是以神庙附带命名的,如大帝,关爷宫、王爷宫、妈宫、五谷母、祖师爷等等,这些神庙名所代表的区域有时比一个普通自然村还大。也有一些地名取得很文雅,是社头名绅匠心独运之佳作,如彩珠街、藏兴街、彩园、迎霞、我安社、保昌寨等等。
一个地方的地名,多少能反映该地区在历史沿革中的一些踪迹。如三六九圩附近有一段很短很窄的小巷,仅有三、五间瓦屋,但它却拥有自己一个响亮的街名:茶街,别说外地人,就是东海当地人也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一株古榕,以前三六九圩是四邻农村人赶集买卖的地方,集市旁边的大树下摆卖些茶水,就有了茶街。[银华]
东海地名考析
叶良方
大凡一个村镇的命名,不外乎根据所处的地理特征、环境、方位、形状,人文历史、建筑物、原始建基姓氏、民俗信仰及环境所在地动植物名字等冠名的。然而,陆丰县城东海镇,如果顾名思义,就会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为什么一座远离大海的城镇,而且与潮汕相比不算靠东的地方,要以东海命名?
东海,此名应出于原东海滘之简称。因“滘”字难写难念,民初自然被群众省去“滘”字。或问:为什么要命名为东海滘呢?这要从其地名的来历说起。东海滘之名,始见于明嘉靖版《海丰县志》“封域”及“县境图”、“海防图”等古籍。东海滘驿,是陆丰建县之前闽粤交通一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官驿所在地。其始建年代,应为明初。史载:明洪武四年(),驿丞花不华奉朝廷令,在距海丰县城八十里的螺河岸边建置驿馆,全称东海滘马驿。驿馆设有驿丞衙署和储藏粮食、交通用具的库房,以及养着马匹的马房和养着驴骡的驴房等。至弘治二年县丞戴玉、九年知县刘璇,嘉靖九年海丰知县陈一善先后进行重修。与此同期,附近居民出于经商的需要,逐渐迁居到驿馆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东海滘墟市。所谓“滘”,多用于广东地名。指水相通处或分支的河道。海丰县过去有新滘、和丰滘、军船滘等地名,至今地方犹存,而名称早已不存在或更换了。
东海因地处螺河和东河的交叉处,故称为滘。明崇祯九年()筑东海滘寨城。清雍正九年(),海陆丰分县,朝廷派来旗人监生黄煌出任陆丰知县,在东海滘建置陆丰县城。清乾隆年间,东海滘马驿裁为公馆。由此可知,东海滘的命名来源于明初东海滘马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至清宣统三年()11月,海陆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最后一任陆丰知县沈秉鉷。民国时,陆丰县城因东海滘的“滘”字属于广东方言僻字,难写难读,故被放弃而简称为东海。
那么,为什么命名为东海滘呢?要说清此问题,须从明嘉靖版《海丰县志》寻找证据。其“封域”云:“自甲子门右转至东海滘,阻山拒海,其(指海丰)东境也。”又《陆丰县志?艺文志》教谕黄继渡《拟新建陆丰县志碑记》曰:“雍正八年,海令叶公以七都辽阔,统辖难周全。请以海东居中之地,分设县治。”文中海令叶公,就是海丰县令叶世美,江南苏州人,出身岁贡;雍正七年至九年(—年)出任海丰知县。就是他以县内七都地域辽阔、难以管辖之理由,向朝廷上奏要求设立陆丰县的。海东,析言之,即谓此地在海丰县东部之中也。当时该地命名为东海,就是以其所处海丰县之东的地理方位来命名的。至雍正九年十月(),从海丰划出吉康、石帆、坊廓三都,分设陆丰县。朝廷委派河南延津举人王增继任海丰知县;委派正白旗监生黄煌出任陆丰第一任知县。于是,这座海丰县东部的东海滘驿,就成为陆丰县的新县城。这就是“东海”名称的来历及缘故。
声明: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订阅┈分享先点哪里白癜风能治愈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