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陆丰特产
陆丰旅游
陆丰房产
陆丰天气
陆丰新闻
陆丰招聘

金三角与博社村中国大毒枭海洛因与冰毒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创业财经汇”→点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提示:亲们,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在末尾评论区留言,参与是一种美德,表达是一种进步。很多读者都养了成点赞的习惯,如果写得好,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

来源:国王与王后(kingandqueen)

作者:果子离啊

地处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原本是一块繁花似锦的祥和之地。

直到19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无利不起早的英国商人,看中了缅甸东北部优越的自然条件,强行在金三角地区给土著民族推广罂粟种植和鸦片加工。

金三角

拜英国人所赐,20世纪的金三角,已是漫山遍野的罂粟花。

20世纪50年代,国民党残部败退金三角地区,原国民党第8军军长李弥接管了各溃逃部队,组建“云南反共救国军”,兵力一度扩充至近2万人,伺机反扑大陆。

庞大的人员队伍支出、部队上层军老爷及姨太太们奢侈的生活开销,是这只国民党军队的一大难题。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远水救不了近火,为了活下去,李弥等人将目光投向了无尽的罂粟花海。

在蒋介石政府和美国CIA的支持下,国民党军队开创了“以军养毒、以军护毒”的模式。

依靠毒品买卖,李弥等人统领的国民党军队成为当时缅甸最强的军事力量,打得缅甸军队满地找牙。

李弥

年,国民党残部在金三角地区的部队和眷属的人数涨到3万多,所控制的土地面积是台湾的2倍,俨然金三角一霸。

在国民党的经营下,金三角毒品猖獗,李弥等国民党残部的高级将领,成了金三角大毒枭的祖师爷。

罗星汉:果敢王

反扑大陆,一直是李弥的心愿。

为此,他在金三角地区筹建了“反共抗俄军政大学”,亲自担任校长,吸收中国云南、金三角等地的青年,为反攻计划做准备。

国民党残部

年,14岁的畏蒙加入了反共抗俄军政大学。这个出生于缅甸的果敢少年,祖上曾是南明永历帝身旁的一名副将。

永历帝被吴三桂勒死后,为避免仇家追杀,畏蒙祖先立下家训,隐瞒祖上历史和姓氏。

尽管学习成绩一般,但畏蒙志向高远、野心勃勃,为了赢得学校军官的信赖,畏蒙时常为他们跑腿打杂,深得国民党军官的喜爱。

为此,军官们还给畏蒙起了个中文名字:罗星汉。

罗星汉(左)和儿子

从反共抗俄军政大学毕业后,罗星汉加入当地杨家自卫队。骁勇善战的罗星汉深得土司王杨振材的信赖,很快就当上了自卫队的分队长。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生命的贵人,杨氏家族二小姐、杨振材的妹妹杨金秀。

杨金秀长得貌美如花,却自幼喜欢身着男装、舞刀弄枪。18岁那年,杨金秀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人数多达余人,而这只队伍的队长,正是罗星汉。

仗着手里的武装力量和哥哥作支撑,杨金秀时常手持双枪、走马贩运烟土。

时运不济,二小姐也有倒霉的时候。

有一天,杨金秀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开着吉普车深入缅甸政府军控制地区。杨金秀自以为没人认识自己,殊不知政府军的情报人员早已锁定了她的位置。在一处哨卡,杨金秀被情报人员抓捕软禁。

数月过后,罗星汉瞅准机会,带领自卫队浴血奋战,从政府军手中将杨金秀救了回来。为此罗星汉挂了彩,杨家土司队伍也死伤数百人。

罗星汉冒死相救让杨金秀感动不已,他也因此得到了杨金秀的赏识,从此在果敢地区成为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20世纪60年代,在缅甸政府的打击下,罗星汉和杨金秀几乎同时被抓。善于审时度势的罗星汉,以共同对付缅共武装并承认缅甸政府领导为条件,与政府军媾和。

缅甸政府很快将罗星汉释放,委任他为果敢自卫队队长,配给人马枪支,让他回果敢镇压“反叛”部队。

罂粟田

有了缅甸政府的支持,罗星汉杀回果敢,瓦解了杨家武装,并取而代之。随后,他又带领原杨家军的残部,干起了武装护镖(鸦片)的古老行当,专门护送鸦片,势力愈发强大。

为了打击国民党残部,缅甸政府采取“以毒攻毒”的策略,拉拢地方武装。在和缅甸政府的合作中,罗星汉出其不意,在短短一个月内便瓦解了国民党残部势力,深受缅甸政府器重。

在缅甸政府的默许下,罗星汉自建海洛因提炼工厂和毒品仓库,并通过手下数千匹骡马贩运毒品,生产、运输、贩卖一条龙,很快就崛起为金三角第一代毒王。

巅峰时期,罗星汉一年卖出的海洛因多达余吨。

坤沙:双狮踏地球

罗星汉毒品生意极大地刺激了他的校友张奇夫。这个比罗星汉年长一岁的汉子,和罗星汉颇有渊源。

19岁那年,为了躲避仇家追杀,张奇夫加入了“反共抗俄军政大学”,在那里学习基本的军事技能。

张奇夫这个名字是父亲张秉尧给他起的,不过他还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缅甸名字:坤沙。

坤沙(右)

从“反共抗俄军政大学”毕业后,坤沙利用父亲留给自己的一点家底,组建了数十人的武装力量,开始种植罂粟、贩卖毒品。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坤沙选择和当地最大的地主联姻,娶他的女儿为妻,并劝说自己的岳父从事罂粟种植。

都说戏子无情,坤沙可比戏子狠得多。

几年后,坤沙的岳父与国民党军队爆发冲突。危难之际,坤沙端起枪,了结了自己的岳父,并悉数接收了他的庞大家产和武装。

年,坤沙向缅甸军政府宣誓效忠,被任命为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的指挥官。有了政府的支持,坤沙开始大肆吞并周边地盘和武装力量,并利用政府官员的合法外衣,巧设关卡,开征“毒品过境税”。

坤沙和美国记者

很快,坤沙便崛起成为金三角第二大毒枭,拦在他面前的只有声名鹊起的罗星汉。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年,坤沙和罗星汉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

这是两代“毒枭”的殊死决战。

坤沙笑到了最后。

在将罗星汉的势力连根拔起后,坤沙全面接收了罗星汉的生意,成为金三角第二代毒王。

和罗星汉不同,坤沙长得温文尔雅,颇有点白面书生的风采。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却非常敬重“读书人”。

坤沙治军恩威并施,平时待人和气,对同伴讲义气,手下人对其心服口服。

尽管贩毒无数,但坤沙却不准手下吸毒,他本人也率先做出表率,早早就把毒戒掉,还立下规定,一旦发现任何人吸毒,当场枪决。

巅峰时刻,坤沙拥兵4万,控制着80多平方公里的地盘。他手下12个毒品加工厂,每年可产海洛因余吨。

富有商业头脑的他还紧跟时代,创立了自己的海洛因品牌,名为“双狮踏地球”。这款赫赫有名的毒品,质量过硬,纯度高达98%。

“双狮踏地球”牌海洛因

在坤沙的细心经营下,金三角的毒品贸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达了最高峰,坤沙一度控制了金三角80%的毒品贸易。

九十年代,金三角的鸦片产量破纪录地超过了吨,占全球鸦片总量的85%;而海洛因产量则达到了多吨,坤沙集团就占了60%。

坤沙的毒品交易,让缅甸、泰国政府备受国际社会指责,美国也不断施压,要求缅、泰政府出手镇压。

进入90年代,缅甸政府和大部分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达成停战协议,坤沙的可利用价值急剧下降。

年,缅甸政府和佤邦军等地方民族武装,对坤沙进行联合军事围剿。

此前双方就有过多次交锋,但交锋的背后,更多是为了给国际社会做做姿态。名为围剿,但在金三角经营多年的坤沙,早和缅甸政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果不其然,在关键关头,缅甸政府提出和平劝降。兵败如山倒的坤沙,只能同意无条件投降。

在金三角叱咤风云20余载的坤沙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魏学刚:第三代毒王

坤沙武装倒台后,佤邦军接过了原有的地盘,金三角由此进入了佤邦军统治时代。

统领这支佤邦军的,是被誉为金三角第三代毒王的魏学刚。

佤邦军

在三代毒王中,魏学刚是最低调的那个。

年魏学刚出生于中国云南,其父是国民党军官。年中国大陆解放前夕,魏学刚举家逃到缅甸,在佤族地区定居。

在美国CIA的支持下,魏父在当地招兵买马,并通过买卖鸦片为国民党残部筹集资金。

在父亲的影响下,魏学刚和哥哥魏学龙、弟弟魏学贤早早就干上了贩毒的勾当。成年后,魏学刚投靠坤沙旗下,表现优异的他扶摇直上。

80年代初,羽翼逐渐丰满的魏学刚兄弟三人,开始脱离坤沙集团,与“佤邦联合军”合作,很快就建立起自己的毒品帝国。

罂粟种植园

此消彼长,魏学刚的壮大逐渐威胁到坤沙的生意,双方在毒品通道和抢地盘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火拼。

年,因为“联合佤邦军”协助围剿坤沙有功,缅甸政府将一块1.4平方公里的区域划给了魏学刚,成立“佤族自治区”。

自此,魏学刚当起了土皇帝,拥有一支2万人的武装部队,毒品生意做得愈发红火。

年坤沙投降被捕后,魏学刚很快就接收了坤沙的地盘和生意,接替他成为金三角最大的毒枭,控制着金三角七成以上的毒品交易。

少了坤沙的制约,魏学刚制毒、贩毒更加猖狂。2年,美国将魏学刚列为全球十二大毒枭之一,悬赏万美元通缉。这张悬赏令,也是魏学刚唯一一张流传在外的照片。

魏学刚的通缉令

次年,泰国总理他信联合缅甸政府,发起对魏学刚毒品帝国的进攻,并立下誓言“不管是死是活,泰国都要把大毒枭魏学刚捉拿归案。”

不久,魏学刚大量财产被没收,他的弟弟被缅甸警方逮捕,侄子被泰国警方击毙。

此举让魏学刚暴怒,他通过黑道放出狠话,愿意出0万美元买他信的人头。

相比此前弄虚作假的围剿,由他信亲自指挥的这次围剿行动更为坚决。魏学刚似乎也察觉到大势已去,自此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魏学刚人间蒸发后,昭耀世、招塞农、谭晓林、糯康等毒贩头子分割了他的地盘和生意。

不过相比罗星汉、坤沙和魏学刚三代毒王的毒品生意,糯康等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就连被誉为“金三角第四代毒王”、因虐杀13名中国船员而闻名的毒枭糯康,当年也只不过是坤沙的手下。其毒品生意相较坤沙,只是小巫见大巫。

糯康

蔡东家:中国制毒第一村

7年10月,昔日缅甸政府的头号劲敌坤沙在仰光去世,而此刻广东汕尾的博社村正在进行村干部选举。

当选村支书的,是曾经混过深圳、当过治保会主任的蔡东家。

博社村

尽管地处珠三角东岸和潮汕地区两大民营经济繁荣地区之间,距离香港也不过80海里,但当地经济却一直发展不起来。

穷,是困扰当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由此也滋生出种种问题。为了生计,当地老百姓干起了违法犯罪的行当。

顺利当选村支书后,蔡东家便在村子里,开启了制毒贩毒的买卖。这个名为博社村的村子共有1.4万人,全民姓蔡,分为3个房头。而蔡东家则是村中头房的话事人,在村民中威望颇高。

早在年,蔡东家便见识到毒品的暴利。那时候,他在村子的海边承包了亩鱼塘。

一天,治安队的一名同事带着两个来历不明的人找到蔡东家,声称为了避税,要找一个隐秘的地方生产一批石膏粉出口,并需要可靠的人看守。对方表示1个月后会给蔡东家20万的好处费。

那会儿2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金钱的诱惑下,蔡东家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凭借治保主任的威望,蔡东家找来村子10来个人负责看守。

半年后,陆丰甲东镇开始出现冰毒,恍然大悟的蔡东家这才意识到,自己看守制作的石膏粉其实就是冰毒。

按照当时1公斤20多万的市场价,蔡东家帮忙看守的这公斤冰毒,在市面上可以卖出上亿元。与自己拿到手的20万相比,蔡东家的利润简直是少得可怜。

在见识过冰毒的暴利后,蔡东家便一头扎了进去。

利用博社村村支书、汕尾市人大代表的身份,蔡东家在博社村布下了庞大的制毒贩毒地下王国。

那时,在博社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制毒,老幼妇孺均有参与。放暑假的学生,搭伙拨出感冒药康泰克里的粉末,一个月就可以赚1万多。

堆放的制毒原料:麻黄草

全村至少有77个制毒工厂,村子里永远弥漫着一股酸臭味,路上到处可见随意堆积的制毒废料。

毒品,俨然已经成为博社村的“支柱产业”。

年前后,博社村的冰毒产量高居陆丰榜首,而陆丰的产品又占了全国三分之一。博社村的产量之大,甚至影响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冰毒价格。

来自博社村的冰毒,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内外。

当时在制贩毒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

年,广东省公安厅开展代号为“雷霆扫毒”的围剿行动。那天晚上,直升机的探照灯照亮博社村的黑夜,边防部队的快艇在博社村外的海面上四处巡逻,博社村被罩上天罗地网。

“雷霆扫毒”行动

0多警力组成的个抓捕小组,在防暴犬的协助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博社村,对重点目标人物展开突击抓捕。

随后,蔡东家和其5个马仔,也在惠州华斯顿国际酒店被抓捕归案。年蔡东家被依法处决。

蔡东家被依法处决

结语

如今,漫步在博社村内,荒草丛生,满目疮痍。

闲坐在祠堂外的老人,不无遗憾地对外人说道:制毒赚的钱,比打工来钱快多了,当年我也想参与啊,但他们嫌我太老了……

博社村祠堂

“中国制毒第一村”的毒瘤虽被切除,但冰毒的遗毒还在残存。

而在金三角,在罗星汉、坤沙、魏学刚三代毒王的经营下,金三角地区的群众早已和毒品粘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即使当地政府部门出资帮助农民种植农作物,打击毒品交易,但毒品交易仍如癌症一般不可遏制。

打掉了一个制贩毒团伙,另一个集团就会崛起,接收其地盘和生意,取而代之。

无毒社会,还遥遥无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fengshizx.com/lftq/1012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