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铎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这句流传多年的谚语,令地处粤东的海陆丰名声在外。
陆丰市(县级市)与海丰县毗邻而居,均有上千年的建县史。年,地级市汕尾成立,海陆丰均归于汕尾下辖,“先有海陆丰,后有汕尾”的说法流传甚广。
汕尾市已成立30余年,至今陆丰、海丰两县市的GDP均高于汕尾城区。由此也可见,陆丰、海丰之于汕尾的重要性。
盘点海陆丰的官场,郑佳不得不提。近几十年来,郑佳是唯一一名先后在海丰、陆丰担任一把手的官员。郑佳还创造过一个纪录——陆丰撤县建市以来,经历了9任书记,唯有郑佳官升一级,最终担任了正厅级领导职务。
一名当地官场人士说,陆丰地位特殊,由副厅级的汕尾市委常委兼任陆丰一把手,几乎已成惯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历任市委书记中获得提拔的极少,只有郑佳晋升为正厅级领导职务。“一来说明当地政治环境复杂,二来也足见郑佳有特别之处。”
另一名当地人士介绍,郑佳被人称为“笑面虎”,说话慢条斯理,逢人开口笑。“大概正是这套以柔克刚的太极,才让他一度游刃有余。”
乡里乡亲,仕途起于故土
郑佳出生于年,陆丰当地人,17岁在老家的红光小学担任教师。年,他进入政府机关,从东海镇红光管区团支书干起,在基层乡镇打拼了19年。在这19年间,郑佳职务几经变动,却从未离开东海镇。从年到年,他担任东海镇党委书记6年。
郑佳与其夫人的老家都在东海,郑佳正是在乡里乡亲的人情社会中,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有人说,长期在这种环境中,让郑佳拥有了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还养成了豪爽仗义的个性。同时,办事不讲规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毛病也伴随其左右。
一名东海镇的人士记得,郑佳在东海时特别注重维护各宗族之间的关系,他肯帮忙,违反原则也会帮。有一年,镇里一个年轻人在外面打架,把对方打成重伤。这个年轻人的伯父是当地很有威望的族长。郑佳为了帮年轻人轻判,托了不少关系。
郑佳凡事不会硬来,这种温和的处事方式往往事半功倍。有一次拆迁碰到钉子户,郑佳先让族长出面做工作,得知这家人信风水,又与镇里几个族长一起出面,竟请来风水先生吃酒,要风水先生多“劝和”。
郑佳当上镇党委书记后,他的许多亲戚在镇里谋了差事,有几个没多少文化的近亲属在某些单位被提拔。随着郑佳职务提升,这些亲戚中好几人后来当上了领导,就连在殡仪馆工作的,也当上了馆长。
不过,郑佳提拔亲属的做法,在同僚中间并未招致太多反感。一名当地人士说,郑佳当一把手时,把班子成员的亲属也安排得不错。
重回陆丰,亮出三板斧
年,郑佳晋升为陆丰市委常委。此后几年,他的仕途进入快车道。47岁时调任毗邻的海丰任县长,49岁任海丰县委书记,51岁又晋升为副厅级的汕尾市委常委、秘书长。从一般公务员到正科级的镇党委书记,郑佳用了13年,从副处到副厅的跨越,他用了8年。
就在郑佳仕途春风得意时,他的老家陆丰却进入多事之秋。年8月,汕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增新落马。陈此前担任陆丰市委书记5年,他落马后许多陆丰官员受到牵连,官场内一度人心惶惶。
同时,陆丰还因为制贩毒品受到公安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