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七命敲警钟,安全教育需方法
文
林瑞莲
陆丰中、小学生“两天七命”溺水事件震惊人心,各种“防溺水安全教育”瞬间在网上炸开。别仅仅在网上“防溺水”,我们应该静下来思考:学校家庭都非常注重安全教育,特别是“防溺水”,一到夏天几近当歌唱,为什么悲剧还是不断发生呢?为什么“溺水”成了学生的高危杀手呢?
那么,如何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呢?我们简单明了地探讨一下。
一:与孩子平等对话。
在溺水这个问题上,你让孩子发表看法了吗?
我们往往容易关心则乱,把溺水事故说说,把安全知识说说,再恐吓恐吓孩子,如此草草了事。孩子们听后不是恐惧一会儿,要不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成耳边风。
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
我们需要“有效的教育”。
“平等对话”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只有让他们发表看法,用他们幼稚的眼谈谈真实的感受,才能引导他们更深层的认识。
平等对话中,老师、家长先装装傻也无妨。
二:切忌照本宣科,或夸大其辞。
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世界持有怀疑态度,主观意识正在萌芽,对教条主义较为抵触。
不可以把事实说得太过夸张,容易给孩子造成“假、大、空”的印象,但可以让孩子自己说。此时的孩子都是“愤青”啊!一是一,二是二,而且他们眼里的“一”和“二”有时候还与任何人都不相同呢。
所以,实事求是、中肯评价吧,亲们!
三:切勿要求其死记硬背,共同分析原因,共同制定防溺方案。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有利的知识,但是如果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就变成了“被学习”。
如要求孩子背诵“防溺水歌谣”等等,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特别是平时学习比较累的孩子。
如果让大家自己动手参与,老师或长辈充当“旁观者”的角色,那“死记”就变成“活记。”
四: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在不同见解上应该尊重孩子认知与情感上的局限性。不要马上否认孩子,只要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鼓励的基础上再加以开拓、延伸。
得到肯定不仅孩子树立了信心,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安全教育中也是如此。
五:学校可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
六:家长不能因为事故就禁止孩子参与游泳,相反,应当鼓励他们正确掌握游泳的知识。有句话叫“不知者无畏”,不近水的孩子还以为水很安全很好玩呢。
总之,在安全教育上,切忌让孩子认为我们是在“说教”,觉得“不关我事”产生逆反心理。让孩子充分参与到事件分析上与预防方案上,不仅仅要杜绝意外发生,更期待孩子自发地热爱生命,懂得保护自己。
让孩做回自己,才会爱自己
生命更安全。
另附“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及“溺水急救法”。
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博美新闻随时发生,等您去捕捉!只要您有料,喜欢新闻,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把您看到的拍成视频吧。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