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陆丰特产
陆丰旅游
陆丰房产
陆丰天气
陆丰新闻
陆丰招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汕尾答卷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1206/4303813.html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汕尾正一步步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新山村旧貌换新颜,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村”

“养蜂之后,年一年我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有钱改造漏水的房子了,还安装了抽水马桶。”作为汕尾市螺洞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少挺在养蜂产业中找到了脱贫奔康的获得感。

年5月,立足当地先天优良的自然条件,螺洞村成立了陆河县螺洞世外梅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引导全村13户贫困户将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开发绿色蜂蜜系列产品。年,螺洞世外梅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收入70多万元。

螺洞村是汕尾答好脱贫攻坚时代答卷的生动体现。年以来,汕尾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走出了一条具有汕尾特色的扶贫之路,一个又一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

截至年11月30日,汕尾全市户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个省定贫困村(含深汕特别合作区5个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汕尾正一步步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年7月,海龙投资大厦正式投入运营,为海丰县33个贫困村的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活力。

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绘就脱贫画卷

新山村位于汕尾海丰县城东南部鹿境山下,是涌现了“一门七英烈”“父子三烈士”等革命英雄事迹的红色村,也曾是缺乏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落后村。

昔日贫困村,今日大变样。宽阔平坦的村道、承载“红色记忆”的老房子、青翠的树木和无垠的稻田,丰富多彩的精美墙绘,共同绘就了新山村蝶变的美丽画卷。新山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奋勇前进,同样的故事在汕尾脱贫攻坚战场上不断上演,一个个贫困村破茧成蝶,踏上小康路。

年以来,汕尾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年以来,一个接一个的可喜变化呈现在贫困村的各个角落,汕尾脱贫攻坚事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突破。数据显示,截至年11月,汕尾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年相比增长了4倍,贫困户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党建引领是汕尾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

吕湖泳是新山村党总支书记,原来在外经商的他看到家乡贫穷破败的样子,毅然决定回乡参与家乡建设,一干就是十年。

这些年来,在吕湖泳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新山村不断擦亮红色印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新山革命纪念馆、红色故事雕塑建起来了,农会馆复建,烈士旧居得到修缮,现在的新山村已成为汕尾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学习、打卡。

“新山村打造红色文化乡村的工程庞大,需要疏通群众的思想、争取群众配合,还需要在改造项目中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细节。但是新山村的党员干部们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他们越挫越勇,一心想把家乡的村容村貌、红色文化建设得更好。”吕湖泳说。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扶贫从来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它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强化对口帮扶职责,推动打好“乡贤牌”,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汕尾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构建起凝聚全社会力量的大扶贫格局。

为强化对口帮扶职责,汕尾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责任,重新修订《汕尾市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绩效管理办法》,并实行派出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责任捆绑。年,汕尾完成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队长轮换工作,举办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25场次多人次,进一步充实扶贫工作力量。

与此同时,汕尾高度重视乡贤力量,鼓励乡贤积极回乡建设,并动员大学生、复退军人、农民工等返乡参与扶贫工作,投身脱贫攻坚一线。陆河县东坑镇大新村村委动员曾经在深圳打工的彭晋丰回乡加入扶贫工作队。年出生的彭晋丰在年的村委选举中高票当选。这些在外积累了人脉、资金或社会关系的学生、公务员、退伍军人和乡贤老板,成为汕尾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走向小康路的征程中,汕尾交出亮眼成绩单,这得益于其在实践中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向未来出发,汕尾动员、发动各方力量,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协同推进,构建脱贫攻坚高效体系

“几年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更别提吸引游客了。”在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党支部书记彭子顺的记忆里,五年前的螺洞村全村有多间危旧土坯房,约60%的房子外墙砖体外露;村内外杂草丛生,河道里堆满垃圾;村里户籍人口人,只剩下多人留守。

近年来,受惠于产业扶贫所带来的积极成效,螺洞村驶入发展“快车道”,告别“脏乱差”的模样,变成了青山绿水、梅香四溢、整洁有序的新农村,并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螺洞村积极开发本地优质旅游资源,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每年1月,在螺洞村,多亩连片梅花齐齐盛开,组成一座绝美的“世外梅园”。年螺洞梅花节期间,螺洞村日均人流量突破上万人次,农家乐、民宿等体验项目带来逾万元的旅游收入,成为汕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

螺洞村是汕尾突出田园风光特色,打造“绿色+”扶贫的生动案例,而除了优质的绿色生态资源,汕尾还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围绕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汕尾做足海岸线文章,打造了陆丰市浅澳村“蓝色”旅游村庄、城区国泰水产旅游平台等配套设施,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参与就业创业,增收脱贫。

穷家难当,集体经济孱弱一直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而螺洞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正是汕尾壮大村集体经济,打破发展瓶颈的缩影。年,汕尾个省定贫困村村均集体收入约40.22万元,与年相比,增长了19.5倍,贫困村增收致富能力显著提升。

在村集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汕尾从资金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监督、大数据赋能等领域入手,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构筑高效帮扶体系。

在资金保障上,汕尾拿出真金白银打好脱贫攻坚战。据统计,截至年11月底,全市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2.9亿元,累计投入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和贴息资金万元,发放贫困户小额贷款万元。

在资金落实到位的同时,汕尾强化扶贫资金管理监督机制,出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负面清单,全面推进扶贫项目库建设,落实好公告公示制度,加强问题整改,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年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能够及时、精准地用在贫困群众身上。

好办法要落到实处才能转为好效益。为推进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位,汕尾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年以来,制定《汕尾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年)责任清单》等政策性文件22份,建立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压实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攻坚责任,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保障。

除了政策支持,方方面面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还需要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为此,汕尾采取“一村一策、一镇一方案”,对省挂牌的陆丰市和20个村进行督战、对贫困人口最多的10个镇和10个分散村进行重点督导、对有贫困人口的县镇村整体推进督导的方式,全面排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落实情况,逐村逐户对账销号,切实解决存在问题。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汕尾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健全政策保障,完善考核监督,形成了一套覆盖脱贫攻坚各个环节的多维度、立体化的高效体系,为汕尾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强力支撑。

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拔除“穷根”

修缮一新的教学大楼、环保时尚的悬浮地板运动场、实用新颖的课桌椅……走进陆丰市西南镇溪口村,修缮一新的溪口小学让人眼前一亮。

溪口村的帮扶单位汕尾市税务局通过不断加大对溪口村的教育帮扶力度,提升了溪口小学办学环境条件和教学水平。“现在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教学热情大为提高,悄然形成了勤教力学、争先向上的良好教育氛围。”溪口小学校长李目火感慨道。

而在距离溪口村30多公里之外的陆河县河田镇岳溪村,受益于教育帮扶政策,先后有20名贫困家庭学生就读广州、深圳职业技术学校,并走出了村里首个硕士研究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贫困地区更是如此。近年来,汕尾聚焦教育扶贫,一方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资助贫困学生踏上求学路,让贫困家庭不再有后顾之忧。年,汕尾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生人,发放补助金额万元,落实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人、万元。

孩子有前途,家庭就有希望,未来才有奔头。如果说教育扶贫是确保发展动力强劲持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那么产业扶贫则是激活致富动力,为汕尾脱贫攻坚筑牢发展的基石。

年以来,汕尾创建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含国家级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先后带动户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要实现全面脱贫,不仅要靠输血,更要靠造血。”陆丰市城东街道高美村驻村第一书记钟林海说。

高美茶在陆丰地区久负盛名,茶叶品质上乘,产业化前景可观,在征求村民意见后,钟林海推动高美村建设茶叶加工厂,并用省扶贫开发资金万元购置茶园项目,以“茶厂+茶园”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茶叶加工效率和专业化程度,减少了茶叶运输成本,村子每年分红收益可达28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实现产销顺畅对接是其中关键。

为了带动茶叶销路,钟林海带着高美茶参加各大农产品展销会,将高美茶在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进行长期展销,与其运营单位建立了产销对接机制,开创了稳定的线下运营平台,带动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红薯滞销问题,陆丰市河西镇汾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廖玉学选择以“汾河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当起了农产品“代言人”。他在网络平台发布了《我为陆丰汾河红心红薯代言》一文,引发了一波“爱心助农潮”。短短3天,网上销售量就突破1万斤。“我们村的红薯基本已经销往全国了,最远的订单有来自内蒙古的!”廖玉学自豪地说。

年6月,“脱贫奔康·粤来粤好”——广东“助力脱贫攻坚共建美好时代”扶贫助农公益活动走进汕尾。统计显示,此次直播带货活动下单金额为.5万元,有力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帮助贫困户增收。

为进一步顺畅产销对接,汕尾建立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3个,镇级服务中心5个,村级服务中心个,实现所有贫困村网点全覆盖,农村电商累计企业活跃店铺数量达1.2万个,农村电商零售额达54.07亿元。

教育扶贫启民智,产业扶贫促经济,消费扶贫开销路,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汕尾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持续发力拔除“穷根”,充分提升脱贫攻坚实效。

行稳致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盛夏时节,汕尾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的莲藕生态园,风光旖旎、莲叶飘香,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过去军船头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时至今日,村子焕发生机活力,一改往日破旧衰败面貌,成为风景秀丽的园景式新农村。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村民黄礼汉激动地说。

军船头村莲藕生态园是以莲藕、荷花、旅游、生态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共设施,项目利用废弃耕地亩,种植太空莲藕,整体打造农业观光科技示范产业园区,是汕尾城区投入的资产性收益项目之一,建成后仅土地流转每年可为军船头村增加收益超13万元,还将解决军船头村洪涝治理、生态重建、耕地废弃等问题,加快捷胜镇旅游小镇打造进程。

在海丰县,10层楼高的海龙投资大厦拔地而起,这座统筹33个贫困村扶贫资金建成的大楼如今已成为海丰地标性建筑,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由此获得的租金等收益,每年分配给33个贫困村作为村集体收入,年收入约10万元/村。

一个个资产性收益项目落地汕尾,不仅为当地贫困村引来更多“源头活水”,还让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据统计,汕尾投入资金8亿元,共建立县级固定资产收益项目17个,带动贫困户3.17万户,户年均增收元,深度激活贫困村发展内生动力。

资产性收益项目为汕尾贫困村稳定脱贫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与此同时,汕尾创新社会保障形式,依靠脱贫攻坚帮扶体系克服疫情影响,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为脱贫攻坚成果行稳致远构筑坚实防线。

在落实贫困户最基本的义务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基本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汕尾积极拓宽贫困户保障范围。海丰探索实行“商业保险+”扶贫,年至年累计投入资金.64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扶贫救助保险,名贫困学生按保单约定获得资助金额共67.5万元。

陆河县水唇镇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农民(居民)在本镇卫生院住院自付费用减免,历年共减免医疗费用万元。

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年汕尾动态新增纳入扶贫对象49户人。针对新增的49户贫困户,汕尾及时落实保障政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各类帮扶措施,年上半年这些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制定《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对户边缘易致贫户和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监测,及时落实精准帮扶举措,防止致贫或返贫。

面对疫情压力,汕尾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做到战疫、脱贫两不误,先后派出扶贫干部多人,入户走访贫困户户,发放宣传单0多份,免费赠送口罩等防疫物资。以“店小二”的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复工复产,引导3.1万名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发放平板电脑部,帮助贫困学生实现线上教育。

乡村振兴正当时,海陆大地升腾起新的希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汕尾不断积累减贫治理经验,推动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有机衔接、顺利过渡,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益强

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莫群李卓华

华成民

刘龙飞林若川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fengshizx.com/lfxw/14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