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陆丰特产
陆丰旅游
陆丰房产
陆丰天气
陆丰新闻
陆丰招聘

海陆丰革命遗址一陆丰县苏维埃政府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

林煜琮编著

红色遗址:

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位于今陆丰市陆城新马路的附城粮所库区内。

从新马路走进附城粮所库区,抬头可看见数座高大的房屋,长长的屋檐,点缀着片片的琉璃古瓦,破旧不堪的墙体,下半段依稀显露出红色墙体。显示出这些老房子已有较久的年份,这里曾经是陆丰孔庙,亦是年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的遗址。

陆丰孔庙遗存的“下马碑”

陆丰学宫,建于雍正十一年(年),又称文庙(孔庙)。此庙是清代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其坐北向南,分为三路中轴对称。中路主体建筑依次为大门、牌坊、泮池、戟门、文府(大成殿)、藏经阁;左右路建筑为乡贤祠、名宦祠、明伦堂和学署,下马碑则立在文庙前的东西两侧。其时学宫内还配套了经、史、子、集等二十四史大藏书及几百件祭孔民族乐器、祭孔乐谱、舞蹈服饰等设施。从始建至清末,县署官员及陆丰学子在此按惯例举行春秋两祭。

大革命时期,英勇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彭湃、张威等人的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并举行了三次海陆丰人民武装起义。

年11月13日,陆丰孔庙里用红布覆盖墙壁,会场周边墙面都刷成红色。陆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参加会议人员有红二师师长董朗、海丰县农民协会、海丰县总工会代表等嘉宾共名工农兵代表。当大会开幕时,全体起立,红二师四团军乐队十余名队员奏起了庄严的《国际歌》乐曲,激昂的旋律不断鼓舞着人心。彭湃、张威、林铁史出席了会议,彭湃作了政治报告,林铁史提出多项提案,各位来宾先后致辞,选举并组成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会议顺利闭幕。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

年6月,“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列入《汕尾市革命遗址目录》。

陆丰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树立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陆丰文庙被拆毁,建成筹备粮食的库区。

昔日的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所在地——陆丰孔庙随着时代的变化,碧瓦朱檐、雕梁绣户的大成殿等古建筑早已荡为寒烟,如今的粮库区房屋烙着时代的刻印,空荡荡的,在晚风中执意地耸立着,留下的只有岁月遗下的印记……

粮库区内坚立着一通“下马碑”,高cm、宽36cm、厚16cm,顶端稍窄,正面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楷书字样。随着巷道走向深处,接连跃入你眼帘的是残柱、断檐、腐朽的横梁,它们斜躺地上,野草不停摇曳,掩映其中,圆型石柱体依然支撑着屋顶,斑驳的石门顶,残旧的石门坎,红色的墙体若隐若现,如同倾诉着它们不寻常的历史,唤起人们对红色革命历史的回忆,更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开幕时,那一曲激昂的《国际歌》,如滚滚春雷,余音绕梁,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革命征途上……

我们坚信,在习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精神指导下,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将恢复它以前的辉煌,呈现出它与众不出的红色革命历史,成为广东红色地图上的重要景区。

历史事件:

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昔时,陆丰孔庙是清代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又称“学宫”。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就在此召开和顺利闭幕,它位于今陆丰市陆城新马路的附城粮所库区内。

年“四一二”事变后,海陆丰人民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林铁史两度当选为海丰临时革命政府委员。10月底第三次起义后,两县进行筹建苏维埃政权,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彭湃特派林铁史再次来到陆丰加强工作。

11月8日,鉴于国民党反革命残余武装力量逃匿到碣石,严重威胁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彭湃与董朗立即率领红二师到陆丰,准备歼敌。并且派张威、林铁史连夜赶往金厢、碣石,动员组织工农武装配合红二师进攻碣石城。

在陆丰孔庙内,张威、林铁史接到命令后,立即商量决定,动员通知东南各区工农武装赶往碣石汇合,同时召集县城周边各村赤卫队员,从乌坎港口前往金厢,再挺进碣石城。在红二师和工农武装的强大攻势下和围困下,盘踞城内的敌人弃城逃跑,追击中又歼灭部分敌人,碣石城终于回到人民手中。随后西北农民自卫大队也打败了杨作梅等军阀残余武装,进一步巩固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13日,陆丰孔庙里用红布覆盖墙壁,会场周边墙面都刷成红色,红二师四团军乐队10余名队员奏响了雄壮的《国际歌》。在彭湃的领导下,陆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参加会议人员有名工农兵代表,还有红二师师长董朗、海丰县农民协会、海丰县总工会代表等嘉宾。

张威致开幕词后,彭湃作了政治报告,他纵论世界、中国广东和海陆丰的政治形势,热烈期望陆丰广大工农兵群众联合起来,建设自己的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砸毁一切反动枷锁。会议中,林铁史提出没收土地、镇压反革命、改善工农兵生活等多项议案,与会代表们积极响应,围绕着各项提案纷纷发言,并一一通过;会议还采取差额选举办法,选举张威、庄梦样、吴鉴良、陈国荪、范照南、张绍良、林兆禧等15人为陆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组成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接着选举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组成裁判委员会。代表大会会期3天,于15日下午胜利闭幕。

此次经会议选举,林铁史被当选为陆丰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他将任重而道远……

16日上午,陆丰各界民众集中在陆丰县龙山中学的操场上,举行了庆祝陆丰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上,彭湃阐述了新生红色政权的性质、任务和施政纲领,号召陆丰人民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并热烈庆祝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他的话语刚落,会场响起了如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阵阵响彻天宇;旌旗不断挥舞,瞬间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人们沉醉在欢乐的世界中,将那满载激情的身影深深铬印在榕树绿荫下……接着海丰县也于18日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海陆丰两县的苏维埃政府——史称“海陆丰苏维埃”,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了。

陆丰苏维埃政府在张威、林铁史的领导下,全县形势一片大好。在政府驻址里,常常可看见林铁史忙碌的身影,他呕心沥血计划了详细的土地革命方案并亲自主持执行。不久,全县四成以上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兴高采烈,无不拍手称快。就这样,党的威信不断提高。

陆丰县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茶,遍地开花。

陆丰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树立了一面鲜艳的旗帜,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动人故事:

临危就命英勇就义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陆丰人民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并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继而,海陆丰根据地区域向周边开拓,逐步扩大到海陆紫惠潮普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大为震惊,第二年2月,派出陈济棠、邓彦华、黄旭初三个师近10万人马,分三路从东西北三面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发起“围剿”战争。

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中共陆丰县委召开了全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陆丰县委员会,同时成立了西北、东南两个特委作为县委派出工作机关。

3月1日,国民党军队李振球第三十一团占领了海丰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一海丰县城。同时驻扎在福建启碇的海军第四舰队,调派四艘大型兵舰,即速出发,2日晚抵达汕尾海,不断巡弋在汕尾至捷胜海面上,截击红军从南部海面的退路。

敌人步步逼进,中共陆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决定撤出县城,从陆城移至附城鹅笼村。县城失陷后,由西北、东南两个特委接替县委坚持指挥全县农运和武装斗争。

作为县委委员兼西北特委负责人的林铁史,领导西北大队配合红二师、红四师部队在该地区坚持战斗,攻打敌人。

月未,在大安洗鱼溪,铁史率领队员们和红四师六个连与两倍于我的敌人相遇。两军对峙,血肉相搏,战场上鲜血如鹅毛般四处飞溅,那场面令人惊心动魄。此次鏖战数小时,击毙敌人约百余人,但同时我军也损失惨重,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近百人壮烈牺牲,最后主动撤出战斗。

过了不久,林铁史又带领队员们在红二师二百余人的协助下攻打新田圩,与敌一团激战四个小时后撤退。攻坚克难,屡战屡勇,他再次指挥队员们,在红二师火力的掩护下,攻占新田,恢复新田区苏维埃政权。敌人又组织兵力反攻,因敌众我寡,不得已撤出新田圩。就这样虽然屡次失利,但他们仍坚强的战斗着。

但是,不久后原陆丰县委主要成员及领导人在卧龙村被敌人包围,全部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大家陷入深深悲痛中……

5月10日,为解除革命斗争的困境,在东江特委特派员主持下,成立中共陆丰县委。铁史临危受命,任县委常委兼军委主任,负责全县军事工作,指挥全县人民继续坚持反“围剿”斗争。在会议上他表示:“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形势如此严峻,我愿意挑起这副重担,带领大家一起战斗,随时准备为革命而献身。”

7月6日,铁史带领工农武装多人赴往碣石、金厢一带,传达东江特委暨新县委准备组织夏收武装暴动的决定。碣石区委书记林翰藩陪同林铁史到九更寮、角洋等地召开穷人会,整领武装,恢复乡村苏维埃政权,健全各乡党支部,准备暴动。

这消息不幸泄漏了,敌第五军四十七团重兵迅速包围了整个村子,林铁史身先士卒,指挥队伍英勇作战。

霎时,双方陷入激烈战斗中。敌人炮弹爆炸的黑色烟火扫荡着大地,越来越密地泼在人的身上,贴在地面上的机枪火力越来越残忍地扫射着,子弹四处乱窜…战况不妙,铁史马上命令大家准备突围,自己留下断后。忽然,一颗斜着飞出来的子弹击中铁史的头部,殷红的鲜血顺着脸颊流淌下来,即刻沾湿了他的衣服。在这紧急关头,他顾不上包扎,只是用衣袖擦了一下,咬紧牙关指挥还击。血不停地渗出,“啪嗒”一声滴落在尘埃中,他的伤势更加严重,昏迷在战场上,最后不幸被捕,落入敌人的魔掌中。

敌人把他被押送到海丰,关在监狱里,对他进行审讯。审讯中,刽子手残暴地用鞭子抽打他,用皮鞭抽、铁条扎等种种酷刑加倍折磨,逼他讲出苏维埃政权的内幕机密,后又在物质上诱降他,并许诺他高官厚禄,背叛中国共产党。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他怒斥敌人道:“你们这些强盗剥削劳苦大众,骑在人们身上作威作福。你们可以把我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敌人无计可施,最终下达了杀害他的命令。

7月11日,在押往刑场的路上,铁史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戴着刑具,挺胸抬头,大义凛然,不断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接连不断,响彻云霄,吓得敌人马上将他卡上口枷,不让他说话。

铁史牺牲后,刽子手惨无人道地将他的身体剖心切腹,斩首示众。现场有的群众掩面哭泣,或低头不忍观看。林铁史为革命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就义时年仅三十岁!

“百折不挠志如山,赴汤蹈火自情愿。”林铁史烈士一生坚贞不渝,为巩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表现出了他甘愿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大无畏气概,把一腔热血抛洒在海陆丰大地上,染红共和国的旗帜,换来人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正气凛然,慷慨就义,碧血丹心,浩气长存永照汗青!

参考文献:

1、叶左能、邱海洲著:《陆丰革命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年版

2、林菁华、林兴奇著:《陆丰英烈--林铁史》,中共陆丰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年版

作者简介:林煜琮,广东省陆丰市人,汕尾、陆丰作家协会会员,陆丰市红色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林煜琮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fengshizx.com/lfzp/10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