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周恩来活动居址、周恩来洲渚渡海处
林煜琮编著
红色遗址:
周恩来在金厢活动遗址包括周黄厝寮村恩来活动居址、周恩来洲渚渡海处。黄厝寮村与洲渚村相邻不远,它们位于广东省陆丰市东南部,濒临碣石湾畔。在S省道金厢镇路段左侧是黄厝寮村,右侧则是洲渚村。
前往黄厝寮村的路旁边,种植着周恩来总理生前最喜爱的海棠树,到处枝叶招展,随风飘扬。村内有一条长约两百多米、宽约三米、由石板铺成的巷道,两旁是整齐的民居,靠路边的每一面墙上,都画满了红色革命文化题材的壁画。
周恩来黄厝寮村养病活动旧址是一座土木结构三合院,屋前有一块约五、六百方米左右的广场,四周有壁画、浮雕,地上则是一幅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地图,配有灯光照明设施。
旧址墙壁镶嵌一块碑文,对这段历史作了简洁的描述:“一九二七年十月初,‘八一’南昌起义军向海陆丰挺进,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由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陪同抵金厢黄厝寮村黄秀文家,近旬,从金厢洲渚村渡海赴港转沪回到党中央。
周恩来活动居址
“周恩来活动居址”,年11月被陆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陆丰县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汕尾市人民政府颁布为市保护文物单位,年6月列为《汕尾海陆丰革命遗址目录》,年6月汕尾市党史办研究室列为广东省革命遗址,年8月广东省党史办研究室列为广东省革命遗址,年9月广东省党史办研究室列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走进旧址内,正厅沿墙摆放着三排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些珍贵的展品。其中有一只锈迹斑驳且已破损的铁质手提箱,这是周恩来赠黄秀文保密铁箱,还有黄秀文写给周恩来的书信及军装等物品,墙壁上悬挂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领导人相片。
主人房的墙角摆放着一只小柜子,地上铺着一张垫着稻草的草席。右厢房有一张木板床,一位披着外衣的青年男子,躺靠在床头,旁边三个青年男子围着他,表情十分关心,这是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人蜡像,再现当年养病场景。此外侧厅及厨房还摆有两尊蜡像,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提着一副中药,准备煲药;一位中年妇女,低着头,坐在小凳子上用力擂茶,正忙着准备午餐。这就是黄秀文父母为周恩来同志煮饭、煲药的场景。这些蜡像栩栩如生,做工非常逼真和精致。
周恩来同志渡海处
赶赴洲渚海滩的路道十分平坦,两旁竖有数组革命人物雕像,海坝上矗立着“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原中顾委委员王首道挥毫镌刻的这八个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碑上还题写着赖少其的诗句:“洲渚夜如釜,遥天一砥柱。抢渡碣石湾,猛如下山虎”。周边精致的石栏杆,绿丛簇拥,更令人增添对革命伟人的崇敬之意。
“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建于年4月,高3米。年6月列为《汕尾市海陆丰革命遗址目录》。
目前,这两处红色革命景点建设日趋完善,每逢节假日,前往参观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已成为广东省红色地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部队转移海陆丰
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为委员的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随后,“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按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南来广东。9月中旬进入潮梅地区,一度占领潮州、汕头和部分县城,建立革命政权,后遭国民党重兵进攻失败。10月初,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今普宁市)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周恩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亦称“流沙会议”)。会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初步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并做出武装人员撤往海陆丰与当地农军会合,领导人员分批从海上撤走的决定。然而会议结束后,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国民党东路军的截击,战斗失败,部队大部分溃散。
与此同时,在普宁的东江特委书记领导有关志安排下,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彭湃、刘伯承、聂荣臻、林伯渠、恽代英、吴玉章、李立三、谭平山、张国焘等相继到达甲子地区。周恩来当时因身患重病,行动十分不便,由叶挺、聂荣臻陪同暂留陆丰治病。其他领导人从甲子、湖东一带乘船往香港。
董朗
起义部队与海陆丰县委的郑志云、张威取得联系后,10月8日,叶挺部第二十四师多人在董朗、颜昌颐率领下进入农军根据地激石溪。数天后,转移到海陆丰县委、东江革委的所在地朝面山休整改编成立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
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则按照组织的秘密安排,在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的陪同下到达南塘区。10月14日晚驻进南塘区九岭兰湖村。15日晚约10点钟由黄秀文带领赤卫队员到金厢狮山大岭迎接首长一行人到黄厝寮村,住进了黄秀文家,后探知桥冲镇溪碧村有一可靠的老中医,便暗中护送周恩来抵达溪碧村治病,并在村民们的用心照料下,病情大有好转。
然后在陆丰县委安排下,洲渚村赤卫队员黄明东到海丰的大湖秘密雇来一条五吨位的“彪刀”运输船。10月23日,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及黄秀文等一行在洲渚海边乘小舢艇“乌礁”旁,驳上早已在此等候的“彪刀”船。
风在吼,浪在飞,大海在咆哮,“彪刀”船在东风劲吹下,扬帆飞驰,像箭一般划破漆黑的海面,朝着香港方向前进……
最终这消息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立即派兵火烧黄厝寮,三次包围洲渚村。金厢农民武装,奋起抵抗,同敌人进行了一场浴血苦战。然而,在敌人的凶猛攻势下,寡不敌众,弱不敌强。与在这次斗争中,黄厝寮及洲渚村为掩护革命伟人顺利渡海,多位村民被无辜残忍杀害,呈现了许多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海陆丰人民在强敌环伺的险境中成功营救周恩来和起义部队将领,没有一个被捕、没有一个被杀,在中国革命史记载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岁月流转,烽烟消逝,革命先驱踏在海陆丰大地的足音依然在历史的天空荡漾,碣石湾畔的海浪礁石永远记载着这一刻!永远励着后人!
动人故事:
一段不同寻常的日子
年10月初的一个晚上,天愈暗,狂风起,秋意正浓!四周灰黑一片。黄依成站在屋前,正焦急地四处张望……
黄厝寮村是一个位于陆丰县东南部,濒临碣石湾畔的小村,距离西边的金厢墟约四公里,往东南十五公里是碣石镇,村后是连绵起伏的狮山。与其时陆丰县委东南交通站所在地溪碧村,隔岭而居,大约七公里。
此刻,黄依成黝黑的脸庞上,眉目紧凑,正拧成一团,瞬间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的儿子黄秀文是中共陆丰县南塘区委书记。他早已听闻在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了。起义部队南下挺进,一路从江西转移到广东。经过千里跋涉,屡败屡战,辗辗转转已来到陆丰。又听说到处战火连天,生灵涂炭。而黄秀文数几天前正带着起义军徐成章团一百多人回到金厢。傍晚又率领几个人出发琐城岭,也不知他的情况如何……
远处传来一阵阵细微的脚步声,大约有五、六个人,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黄秀文,那几个他不熟悉的汉子,穿着粗布衣服,有的身材甚至高大。他们抬着一张竹椅做成的轿子快捷地向屋子走来。,轿子里躺着个书生模样的人,英俊的脸庞,高高的颧骨,脸色有些发黄……
“首长病了,还发着高烧,来咱家疗养,快安排房间给他休息。”黄秀文压低着声音对他说。“好的,就住我那间屋子吧。”黄依成迅速回应。他又望了望那年青书生,心中十分担忧,病得不轻呵……
他又看见一个操着潮汕口音的汉子对黄秀文说,要尽快找可靠的医生为首长治病。“他是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黄秀文对着父亲说。其实首长病成这样,该怎样治好?他的心也十分焦急啊!
是夜,黄依成彻夜难眠……
黄厝寮村有三十来户人家,全是可靠的革命群众。黄依成家那是村子里最后面的一所屋子,不容易暴露目标,里面有一个小院落,如有情况,可迅速撤往后面山上隐藏。
黄秀文已安排赤卫队员,分别到琐城岭、观音岭,金厢港口监视周围据点里敌人的动静,严防突然袭击。另一人在村外巡逻,并约定如有敌情,以三枪为号快速通知。
第二天,黄依成按儿子的吩咐,专门料理起客人每日的生活起居。早上,他叫老婆子熬了粥,让客人吃饱早餐。而黄秀文则按陆丰县委的安排,前往溪碧村寻找一位可靠又有名望的中医师卢阔,说了患者病情,卢医师就开了几副中药让他带回去。回来后黄秀文让母亲煎好药给首长喝了。然而,几天内还是不见好转,高烧还是不见退,黄秀文十分着急,经与杨石魂等人商量,决定连夜护送首长到溪碧村,再请求卢医师救治。
当天晚上,在夜色朦胧中,首长在黄秀文和其他几位同志的护送下,翻过山岭,踏着乡间小道前往溪碧村,到达联络点后由赤卫队员带路到卢阔的居住地。
颇有经验的卢医师观察了患者脸色,又把了把脉,然后沉重地说:“你们怎么这时才送来?这是很难治的疟疾,病人如没有及时医治,易积成沉疴痼疾。”他停了一下,又说:“这次病人来了,我按病情的轻重再加大药量,你们可先带药回去煎服,再调养几天,应该很快会有好转。”
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人蜡像
当晚,黄秀文他们马不停蹄,按原路又把首长抬回黄厝寮村。在喝下新配制的药后,渐渐地首长病情已有好转。热退病除,精神爽快,大家十分高兴。
黄依成家虽然并不宽裕,但每天他总是笑眯眯的。而到了中午,他还特意安排老婆子擂茶招待客人。坐在竹椅上的首长正闭着眼沉思,耳边忽听有人在唤叫,睁开眼一看,但见她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碗里绿波轻漾,芬香诱人。
“这可是陆丰的特产,里面有芝麻、绿豆、花生仁、茶叶、草药等,精工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常食有解毒、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十分适合您喝。”黄秀文在旁边轻轻地说。
首长喝了一口,甘醇清香,感觉十分舒爽,继而一饮而下。他心中深深感动了:“这一碗擂茶,不是简单的一碗茶!它分明凝聚着海陆丰人民的爱心和关怀啊!”
又有一次他买了一条三斤多重的鲜鱼,在厨房里用刀破开了鱼肚,把鲜鱼清洗干净下锅炖了,为首长和同志们加菜,让他们补补身体。当热气腾腾的鲜鱼煲放在桌子上,大家感动极了,首长紧紧握着黄依成的手:“你家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黄依成只是“呵呵呵”的笑着不说话。就这样,在大家的精心护理下,首长已能下地自由行走。
21日,首长身体已基本恢复健康,他精神愉快地给同志们讲解《共产党宣言》、《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分析当前的革命形势,使大家深受教育。很快地,黄秀文把首长身体康复的情况汇报给当时陆丰县委领导同志,领导知悉首长身体已有好转,也十分高兴,马上安排准备出海脱险事宜。于是洲渚村赤卫队员黄明东到海丰的大湖秘密雇来一条五吨位的“彪刀”运输船,支付个大银作船费,乘夜停泊于金厢外海的“乌礁”旁。
23日,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及黄秀文等一行在洲渚海边乘小舢艇到“乌礁”旁,驳上早已在此等候的“彪刀”船。
风在吼,浪在飞,大海在咆哮,“彪刀”船在东风劲吹下,扬帆飞驰,像箭一般划破漆黑的海面,向漫无边际的大海奔去……
黄依成在家里接到儿子和首长一行安全到达香港的消息后,高兴极了……
后来,黄依成才知道在那段不同寻常的日子里,来的那几位汉子就是周恩来和叶挺、聂荣臻同志,他常常十分激动地对人们说:“首长特别和蔼可亲,也十分关心别人啊!”
叁考文献:
1.叶左能、邱海洲著:《陆丰革命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年版
2.叶佐能著《海陆革命根据地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年版
作者简介:林煜琮,广东省陆丰市人,汕尾、陆丰作家协会会员,陆丰市红色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林煜琮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