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种了六亩‘荷兰薯’,卖了2万块,收成我还是挺满意的。”汕尾陆丰内湖镇小坞村贫困户林锦宽前几天卖完最后一垄费乌瑞它马铃薯(俗称荷兰薯),开始盘算要不要租点地扩大种植面积。
小坞村是深圳市应急办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整个内湖镇是陆丰地势最为低洼的地方,春季经常发生内涝,早稻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说是一年种植两季水稻,实际上指望有个好收成的也就一季秋稻,靠农业种植养家的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驻村扶贫队长黎钊进村面临的头一个难题,是怎么改变当地农业靠天吃饭的命运,探索一条特色种植模式。他跑了几个省份作调研,虚心向农科院的教授和农产品企业的老板请教,得出的结论是费乌瑞它马铃薯的价格相对波动较小、产量较高、收益较有保障。考虑到广东冬季气温比较高,如果冬闲时节进行反季节种植、来年三四月份上市,既不影响来年种植早稻,又与北方马铃薯种植大省的种植周期错开,销售比较容易。
看起来稳赚不赔的生意,在推行过程中并不顺利。刚开始时,一些贫困户反映不会种、成本高、种多了怕卖不掉。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黎钊等人找到了汕尾庭胜农业有限公司,从该公司采购薯种,由该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并与合作社或村党支部签约协议,负责按市价统一收购贫困户的成品薯,万一行情不好,须以8毛一斤的保底价收购。同时,扶贫工作队从产业帮扶资金划出一笔资金,按每亩元的标准补贴贫困户,极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种植积极性。今年的收购价在每斤8毛至1.1元之间,亩产在斤以上,虽然价格比去年有所下滑,但产量已经普遍提高。“刨去成本一亩能赚元左右,一季马铃薯的收成强过两季水稻,而且是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种的额外收益,增收的效果不错的。”林锦宽算了一笔账。
“我去年试种了一亩,前几天让庭胜公司过来收购了,确实兑现了保底收购的协议,明年我要扩大种植面积。”金厢镇下埔村贫困户黄斗龙说。该村是罗湖区委党校对口帮扶对象,在驻村扶贫队长廖淑新的动员下,去年冬季有15户贫困户试种了52亩马铃薯。而在整个陆丰,以马铃薯反季节种植作为产业帮扶的项目已经由年的2条村增到去年的7条村,积植面积达到了近亩,如果算上非贫困户自发性的种植,总面积超过了亩。
“由于北方马铃薯种植大省去年秋季大丰收一直通过冷库出货,加上天气好叶菜大丰收价格也便宜,严重抑制了反季节马铃薯的行情,但贫困户的收益依然比较可观,相信随着产量的稳步提升、价格低潮期的过去,收益还能再上一个台阶。”庭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的王牌技术员在自家农田种的马铃薯亩产可以达1万斤、好的年景可以卖到1万4千元,亩产净利润过万元。
“品质消费时代,特色种植在农村大有可为。”黎钊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种植收益,今年要在拓宽销售渠道和提升品质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想办法让反季节马铃薯进商超,另一方面,今年准备引进马铃薯富硒种植技术,探索精品路线,让土豆变金豆。
来源:读特记者石义胜实习生赵俐苇文、图
伙伴们
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还不快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