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买到一份民国时期的彩色陆丰县地图。这份地图所囊括的范围,不仅是现在的陆丰市,而且还包括陆河县,以及揭西县的五云、上砂镇;普宁市的大坪镇、鮜溪乡等。地图上的相关文字显示,此图绘制于民国二十六年(年),是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土壤调查所绘制的《广东陆丰县土壤图》。调查制图者是陈宗虞、朱达龙,绘图者罗熊,比例尺是20万分之一。
民国二十六年(年)绘制的彩色陆丰县地图
据悉,年以后,中山大学农学院陆续对广东省20多个县进行了详细的土壤调查,其中就包括陆丰县。从这份地图可以发现,当时他们的调查工作做得很细,对陆丰县(含陆河县等)各地不同的土壤成份通过不同的颜色在地图上进行了标识。
通过这份旧地图可以发现,陆河著名山峰——火山嶂,地图上已经写成这个名字了。而在此前的明清《惠州府志》《陆丰县志》等地方文史资料中,这座山的名字是“许公嶂”“许山嶂”,并无“火山嶂”之名。因此,这份地图是目前所见到的文史资料中,最早记录“火山嶂”这个名字的。
火山嶂、观天嶂、罗经嶂,地图上均有标出
同时,现陆河县水唇镇第一峰——观天嶂,地图上也已经写成现在这个名字了。而在此前的明清《广东图说》《陆丰县志》中,这座山的名字是“官田嶂”。陆河县河口镇与陆丰市交界处的罗经嶂,地图上也有标出,可见“罗经”这个名字当时就有了。不过,在同时期的其他一些地图上,这座山的名字叫“老军嶂”。据说,因为在海陆丰福佬话中,“老军”与“罗经”同音,此山本名叫“老军嶂”,后来逐渐被写成“罗经嶂”。
陆河各镇的许多地名都有标出来
陆河县上护镇的“米埕冈”“赤花排”;新田镇的“三江口”;河田镇的“后福村”“王屋排”“十二峡”;东坑镇的凤凰山、南昉;螺溪镇的“黄竹塘”;南万镇的“桂皮坑”“狮盖嶂”;水唇镇的“黄塘圩”“雷打石”;新田镇的“三江口”等,地图上都有标识出来。此外,原属陆丰的五云镇“盛塘”“白面石”;上砂镇的“七娘嶂”“桃子坪”等在地图上也有标识出来。
地图上有些地名与现在的写法不一样
其他陆河县一些地名,则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水唇镇的“螺洞村”,地图上写的是“圆螺洞”;螺溪镇的“鸡爪地”,地图上写的是“鸡罩地”;南万镇的“神象山”,地图上写的是“乌面嶂”;新田镇的“坪田凸”,地图上写的是“平天崠”;河口镇的狮子嶂,地图上写的是“狮子咀”,在陆丰龙潭附近则标有“狮子嶂”;东坑镇的“人字嶂”,地图上写的是“石公马”。
这张地图主要是调查陆丰(含陆河等)各地的土壤成份
一张泛黄的老地图,承载了许多历史信息。年以前,关于陆丰县(含陆河等)的地图很少。而且有的话也是黑白的,像这种彩色的地图极其罕见。至于实物的话,就很难见到了。因此,这份民国彩色陆丰地图,非常珍贵。通过这份地图,可以了解陆丰(含陆河等)许多地名的历史和演变。
幽壹
年9月25日于深圳
幽壹码字不易感谢支持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