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宗祠前面竖立的旗杆夹。
汕尾日报记者沈洛羊摄
在漫长的科举时代,海陆丰总共出现文、武进士30余人。近日,记者在陆丰市博美镇、霞绕村干部带同下,探访了嘉庆年间林飞鹤故居、祠堂,了解他的佚闻故事。
据村干部介绍,林飞鹤(~),名昭长,又名寿;号友松。林飞鹤幼读诗书,聪慧才敏,十年寒窗,敦敦力学。曾三次参加惠州府试名落孙山,第四次才考取举人,随后于嘉庆二十二年考中第十五名进士,授翰林,诏命为咸安宫教授,担任太子的老师三年。曾任北京道台,肇庆府教授、正堂等职。
程式化的为官故事
因林飞鹤长期在外为官,暮年才回归故里,因此,关于他为官的故事有点程式化,大约有二:其一,林飞鹤初任肇庆府正堂时,有一天村民张三告李四偷其所种番薯。林问被偷多少,张三说要等其他没被偷的挖出来才知,林又问被偷的田地范围有多广?张三说一亩,林再问多少人偷,张三说李四一人偷。林甚感奇怪,一人如何能偷一亩番薯?细问才知,原来当时肇庆人种番薯是用薯块作种的,张三被偷的就是刚下的种,一亩并无多少番薯。林飞鹤下令传村民李四,问其偷了张三多少番薯?李四承认偷了十多块。林飞鹤令带张三和李四到现场,经查验确实如此。林略为沉吟,即下令李四把张三种的番薯全部挖出,足有一担多,林又命张三李四两人合力把番薯挑到公堂。张三李四甚为纳闷,均不知葫芦里卖什么药。只见林飞鹤升堂判道:所有挖回来的番著归还张三,因李四原偷的番薯已被吃掉,就以帮挖番薯的工钱相抵之,并要求李四当堂保证不再干小偷小摸之事。张三心里略感不服但也无可奈何。林飞鹤继续说道,现教你们种番薯的正确方法,于是从剪种、起垅、下肥到修藤蔓说个清楚,并到现场指导种植,引来许多村民观看。林教的方法既节约成本,又缩短收成的时间,提高了产量,大受民众推崇,此种植技法不久便推广到整个肇庆府。同时,林还教会肇庆民众用漩桶浇农作物。
其二,巧设鲎宴。林飞鹤任肇庆府正堂期间,有一次到乡村巡视,突然看见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纷纷奔回村里,林甚感奇怪,问村民发生什么事?村民纷纷说妖怪来了,快走快走。林飞鹤不相信有妖怪之事,即与随从向着农民奔跑来的方向走去,发现原来是大量的鲎(俗称鲎鱼,节肢动物,生活在海里,其形丑陋)从海边而来,吃农作物,而农民以为是妖怪而纷纷逃避。林心生一计,当即和随从捉了许多鲎。第二天,林飞鹤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宴席,广邀当地族老参加。而主菜就是前天捉的鲎鱼,炖、焖、煮、炒样样俱全,林开始并不说什么,等众人饭饱酒足之后,问族老肉味如何?大家赞肉味鲜美。林于是回答说此乃妖怪肉,族老皆大吃一惊。林解说鲎本非妖怪,常见的海生物而已,肉是可以吃的,并让厨工就如何杀鲎、烹调等进行现场示范。村民听后疑惑尽释。此举不但让村民有肉可吃,又保护了农作物。
此二故事也曾被套在乡贤泊承升、陈畴九等人身上。由此可见,当时民众对当官的情形并不了解,大多是凭想像。另外,从第一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海陆丰民众对自己的生产技术感到自豪;从第二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海陆丰民众对“靠海吃海”的自豪感。
佚闻传说
林飞鹤的文才书法,一直为乡人所津津乐道。据说他晚年归乡时,适逢家乡遭遇大洪水,因而写下一篇祭洪水文,全文每一字都带有三点水,情感深沉、催人泪下,可惜散佚了。如今,林飞鹤存留的墨迹有碣石玄武山寺匾“甲第恩荣”、博美天后宫匾“泽润琼林”、霞绕太祖联“家学青箱贻泽远,堂封丹诏拜恩深”、霞绕太祖元宵联“元宵灯,灯煥彩,彩缀霞绕锦绣。新春酒,酒清香,香呈麟趾文章”。横额“灯月齐辉元霄佳节”。此元宵联中的“霞绕”“麟趾”既有字面意思,又是当地地名,堪称佳对。另有赠仲房祖对子“欹枕常怀山水乐,啣杯尚爱子孙贤”、博美镇慎斋祖祠“龙章宠锡”等等。可惜其它遗墨毁于年代变革,实为可惜。
林飞鹤居官清廉,暮年回归故里,霞绕林宗族恭请他排辈序,他即席挥毫:“硕裔怀明德,宗和庆万春。”族长要求再排,他说:“自有后贤。”乡人至今还津津乐道进士公对后辈的期许。
当记者问及,林飞鹤任官多年,是否在家乡建有大府?村人说,当年,林飞鹤确实拟在家乡建一幢五马拖车的大宅,安享晚年,连土地都找好了。然因当年乌、红旗争斗正烈,两乡打官司,有人诬告林飞鹤,打完官司,林飞鹤心灰意懒,因此建大宅的想法也就此搁下。村人指着林飞鹤故居的半壁红墙说:“只有这个才能看出进士公的身份,按当年朝廷规制,只有高官才能贴半壁红墙。”
坊间传说,林飞鹤曾被政敌攻击,诬其贪墨。朝廷派人往霞绕侦探,看见一位老妇人在拾树叶作为烧灶之用,上前询问,原来老妇人正是林飞鹤的母亲。以此故事说明林的清廉。此故事也曾被套在海丰可塘上达村的林楠身上。坊间还传说,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时,曾经将林飞鹤辟为幕僚。考虎门销烟发生在年6月3日,时林飞鹤56岁,似也有此可能。
村人还谈及,林飞鹤长年在外为官,在肇庆府传有子孙后代。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来没能联系上。
汕尾日报记者沈洛羊
—————汕尾日报新媒体—————
主流媒体权威发布
点开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