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安冬与指导老师庄思佳合影。
作者简介:黄安冬,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学生。
故乡三四谈
文/黄安冬(指导老师:庄思佳,点评:正望及)
说明:本文于年6月荣获“我爱家乡”汕尾市中学生作文比赛高中组优秀奖
有一方土,建一座城,城里人想往外跑,城外人却日夜思归。这,便是故乡。
我的故乡,座落在汕尾市东南部的碣石湾畔——陆丰。陆丰,虽面积不大,却俊采星驰;虽不够完美,却贮藏着我所有的美好,记录着我生命中的日出日落,花谢花开。
念海
海,是我故乡记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作为土生土长的海边人,金厢滩、观音岭、乌坎海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随渔民们出海打渔的愿望是串起我童年记忆最美好的憧憬。
每当傍晚时分,人影渐短,卷卷海浪争先扑在沙滩上,又带着对绵沙的眷念缓缓离去,这时沙滩便闪着如贝壳内壁般流动的金光。天色近墨,金光更显灼灼。此时的海好似履行夕阳的嘱咐一般,领着人们自然地、平和地过渡到静谧的月夜之中,共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怀。
待朝阳偷探山头之时,波光粼粼的海面洪波涌起,奔腾而来。冲浪者随着起伏的浪花而发出的阵阵惊呼拉开了美好一天的序幕。故乡的海,是宁静水面潋滟光泽下暗藏着的波涛汹涌。
思巷
巷陌小径,是了解一座城最直接的途径,它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别样气质。许多城市,总是又宽又多的马路纵横交错,而陆丰却是巷子多于马路。巷子里的大小商铺,总多一份亲切。我习惯走在巷子里闻一闻某户人家新开的花,比一比巷子间的不同之处,有时更会惊喜地发现排排白砖红瓦的房子里竟隐着一间精致别样的小餐厅。
又有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在小巷里的邻里乡亲多是和睦融洽的,偶然路过某条小巷,会看到三五阿姨围坐在门口,吹着习习凉风,聊天干活;而小孩们则居于巷中另一处嬉闹玩耍,很是让人羡慕。有时候,走得多了,与巷内人也就熟了,就是互不相识,也会微微一笑。
巷陌小径,在无声无息地传达着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陆丰的巷子啊,总让人感到亲切温暖,飘着浓浓的人情味。
赏文
文化,是一座城市区别于他城的重要标志。陆丰文化,光从语言就能体会出他的丰富多彩。陆丰人不只是讲国语,更多的是讲闽南方言语系的“福佬话”,或者潮汕话、客家话甚至粤语。当属陆丰特色的皮影戏更是进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闻名海内外。它历史悠久,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所到之处,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每当我看到那标着“陆丰皮影剧团”六个大字的团车从我身边驶过时,心中瞬时好似有一股巨浪,骄傲和自豪之情涌起。我常想“身为一个陆丰人,一定要找机会去学一学这门有意思的技艺,感受一下陆丰皮影的魅力。”除了皮影戏,陆丰更有“正字戏”“英歌舞”“五色狮”等精美绝伦的传统艺术表演,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代代传承,百赏不厌,处处彰显着陆丰文化的独特醇厚。
品食
美食,体现了陆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民以食为天”这一点在我们陆丰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勤劳能干的陆丰人,在美食方面也颇有造诣。
陆丰是海滨胜地,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细滑可口的海鲜供人饱肚尝鲜,想起那海味怎一个“鲜”字了得?还有甘香醇口的陆丰咸茶,微抿一小口,舌间便满溢茶叶的甘饴、炒米的香甜、炒芝麻的香淳,花生的酥脆。热情好客的陆丰人常用咸茶来招呼客人,我想对陆丰人来说,与他人分享的美味,“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才更有味吧。陆丰咸茶不止是一种美味,更是陆丰人浓浓的人情味。
让我忘不了的还有马街边奶香四溢的鸡蛋饼。鸡蛋饼是很多陆丰人童年的记忆,那浓浓的花生味和奶香味,问谁能抵挡得住?更有甲子鱼丸、碣石西米露等特色美食小吃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啊。
尽管家乡在经济发展方面还不够完美,但这并不阻碍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热爱,并非盲目接受他所有的不足,而是在看到家乡进步时,发自内心的喜悦,并且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长大为家乡多做贡献。
现在若你到陆丰来,你会欣喜地发现这里道路干净宽敞,高楼林立,城市不断扩大,民风淳朴友善……这些都反映了陆丰近几年的进步,同时也在无声地向外界宣告了我们要建设文明陆丰的决心。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们定要做好陆丰的代言人,让陆丰之光遍照于世,让大家看到陆丰日新月异的新貌!
关爱家乡,展望陆丰的美好未来,我们满怀期待!充满信心!奋力前行!
这是一篇描写风土人情、抒发爱乡情怀的叙事抒情散文。渔民出海打渔、海边朝晖夕阴,邻里和睦融洽、小径亲切温暖,文化丰富多彩、技艺精美绝伦,美食细腻可口、民风淳朴友善……文章通过朴实、生动的语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为读者展现了家乡陆丰的人情之美和文化之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家乡的深深的热爱。(正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