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山
历史的风从南国吹来
借一抹灵光,语言刻进石里
声音在变,一山一寺一塔
眺望碣石湾畔的涛影
顺便听听这个时代的叹息
跨过这个门槛,香火与白云
接碧生花,默念半生的缘
气息如低处的阳光,抚摸着
您的纹理,表情深沉厚重
“水德灵长”,“灵声满道”
让真诚的心喊着月色行走
从观音岭到古炮台
往事一层层流露
从元山寺到福星塔
目光渐渐深邃起来
从摩崖题刻到戏台
说出的话越来越清晰
◎玄武山,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碣石镇,有元山寺、福星塔、古戏台、摩崖题刻等多处胜迹。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年,即公元年,始称玄山寺,后因避清代康熙的帝讳,改为元山寺,寺殿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其中有清林则徐所献的题匾《水德灵长》、刘永福所献的题匾《灵声满道》等文物一千多件。有“玄武灵声”之称,是“汕尾八景”之一。
:金厢滩
推开白云,蓝天的呼吸掉进海里
连沙子也发出细微的声音
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虚度
日子印下记号,把乡情留住
风的语言写在岩石上
镇海石、观涛、真趣
传说夜夜袭来,恰如海水苏醒
相遇一座水月庵
无意掀起梦的旅程
情话编织的故事
倒在向晚的滩影里
有些事行走在古官道上
有些人在抢渡的岁月里成了风景
还有那些神秘的故事
看夕阳打在银色的沙滩上
日复一日,把往事藏进贝壳里
◎金厢滩,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金厢镇内,处于观音岭下,海滩长达8公里,海中距岸米处水深才15米,距岸米处水深2米,是天然游泳海滩;有水月宫、镇海石、龙石等风景点。有“金厢银滩”之称,为“汕尾八景”之一。
●:定光寺
三百多年的风在山下安静了下来
呼吸着云上的日子,及岁月的气息
一步一禅语,拾级收拢
莲花盛开的方向,有佛光闪现
宏慧与尼众在行走,以梦为眼睛
故事从因果说起,密密匝匝
缝补着楼阁的往昔
一些身影找到了起点和终点
抱紧秋风,听晨钟暮鼓
山本无尘心,坐寺思冥
沧桑的情节遁入香火之中
谁解惑之年挂梵音三千
看平仄的生活静坐紫竹林
苦旅向北,注定朝夕白云相伴
◎定光寺,位于广东汕尾陆丰市河西镇夏陇村清云山下,原名清云寺(又名罗堂庵),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几经被毁;年,宏慧偕弟子创办广东尼众佛学院,先后培养九届本科毕业生,近三百人,二届研究生,共十二人,四次被评为“广东省佛教文明寺院”的荣誉称号,享有“岭南一枝独秀”之美称。
据碑文记载:伏以慈航普济,法雨宏施,佛刹庄严,琼光瑞霭。湾云上瑶台,紫竹林中杨柳,泉石松峰,院檐招展,瑶池莲座,垂下十二栏杆,甘露菩提。开九重之殿宇,擅起积千秋之香火。僧侣阐万法之禅机,时在殿宇落成,法雨普施,是为记。崇祯仲月立。
●:碣石卫城
需要多少次回首,才能看清
一座卫城的沧桑,把圈下的岁月
写成黄昏翻阅的故事
叙述的旧脸孔,有炮火的痕迹
满眼烟影,一幕一幕
碣石的风与浪,从海湾涌来
西南以南,路上并非我一个人
远方的风景,守卫着,或一直沉默
唐夜吹送的石桥被月色叼食着
一些人的往昔,与姓氏,刻在石上
气息低沉,含着一抹明词而眠
梦里的场景有淡淡的海味
尘土下的所城,几经转弯
从官与寇的故事说起
从玄武灵声的日子说起
残垣断壁,历史的光影去了又来
◎碣石卫城,指碣石镇,古称“石桥盐场”,是全国36卫之一,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南部碣石湾畔,是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设立碣石卫,与天津卫、沈阳卫及威海卫合称中国明清四大卫。故其海岸地貌特征而称碣石,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
●:卢百炼墓
孤独聚集的地方,日子在疯长
许多旧居者忘却了旅途
尽把岁月磨出棱角
是谁搅扰了故事里的夜
一座古墓,一首读不完的诗
墟上浑浊,碑字迹象清晰
老树枯影,风中有空隙
五世悼念的抒情成了绝唱
几经辗转,乡情一路向南
隐去怀念的风景,沧桑渐次
眼神以倒立的姿态望出
往昔如风,痛心疾首
折断了静夜里的章节
骨头里有高昂的江山
诗脚处,满头青丝
坚守着这一片宁静的故土
◎卢百炼墓,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桥冲镇大塘村南面大石母山,建于清康熙四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墓碑阴刻墓主封授姓名及建墓人和时间。卢百炼(-),讳锻,字学纯,广东陆丰大塘人,少年好学,勤习《春秋》,负才济世。进海丰县学时,三批名列前茅,三十五岁补廪。崇祯七年(),当地土匪刘香勾结倭寇围攻碣石城,卢百炼大义捐款,出租赈济孤寒,与碣石人民协力御敌,终使香寇五攻不克,败走而逃,后人颂其德在碣石建祠祀之。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卢百炼潜伏山林,辗转回乡,继续进行抗清复明活动,留有古诗三十九首(含五悼)在世。
●:迎仙桥
说起一座桥的疼痛
秋风选择在月夜搬运往事
一孔一洞,一柱一墩
迎接着被虫鸣惊醒的身影
时光在老去,叹息越来越厚重
冰冷的痕迹刻进行人的眼里
一道硬伤,静静地
穿过河道,脱节生长
城市里的时间含满沧桑
许多情节都有柔和的温情
桥上的风景,与桥下的日子
行人从历史的窗口看到静美
看到一座城市的倒影
繁华的表情在风中飘荡
把路过的事物描绘成
一抹乡愁
◎迎仙桥,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东海镇,是陆丰连贯新旧墟的交通要道。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其时为十三洞木桥。清唐熙初年因战事毁重修,雍正四年()又被洪水冲断,重建为石砌九孔墩柱式平桥,长68米;年全桥拆除,重建为三孔大型石拱桥,面宽20米,有“仙桥夜月”之称,为陆丰古八景之一。该桥桥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书写。
●:甲子门
听海,在千年前的彼岸
在待渡山,在甲秀楼
有人站在门外,拉起潮声
港口的渔火一夜未眠
潮水与行走的情感相遇
旅途上喊出的名字
与故乡有关,一端牵着归航的夕照
另一端挂满涛音月色
忘却了岩石想念的梦
与眉宇间空旷的天空
登楼望乡,拒绝风雨的诱惑
吞吐的语言长出翅膀
历史在变迁,仰望一帆瀛江
交出海与一座城的距离
行走的色彩排列成季节
◎甲子门,现为甲子镇,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东南部,内有甲秀楼、甲秀书院、待渡山等著名景点,是一个古老、发达较早的粤东重镇。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门,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因此取名甲子。甲子之名,始于西汉、宋元年间,明朝初期,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市镇,为防御倭寇海盗,在甲子设所,年10月成立镇人民政府。有“甲石吞潮”之称,为陆丰古八景之一。
●:龙山中学
烟雨龙山,暮色苍斜
晚风在手中渐渐长出肉茧
路上拾起的往事,没有名字
仿佛都与陆城有关
一座古亭静默着,在时光里
散落的阴影从身边经过
无数次地,翻阅
那些被遗忘的片段
点点滴滴,都是光阴的故事
那么多的烟树一睁眼
书香便飘满了庭院
从飞龙楼到见龙楼
朗朗的读书声,一步一卷册
许多语言都记录在文昌阁内
阳光,从历史中翻出字体
教与学,传与承
行走的乡音与一条小径对视
笔端划下的年代,清风依旧
◎龙山中学,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东海镇内,是一所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清乾隆七年始建的龙山书院于光绪三十二年(年)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大革命时期,改称龙山中学,内有张威纪念亭、文昌阁等景点,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余亩,学生余人,教职工余人,为陆丰教育的“龙头”学校。有“龙山烟树”之称,为陆丰古八景之一。
:田尾山海底公园那年仰望的风景,在岸上
与一滩记忆交错滋长
伊人拖着夕影远去
岬角,港湾,山影,风声
独守一角的时光
海浪选择在一个月夜
尽情的吐露心迹
不抒情,用石头雕刻传说
许多年后,秋色从远方归来
一滴藏在礁石里的眼泪
惊扰了海底的梦
说出残缺的思念,与一段相遇
剪不断故事里的离愁
乡音悠悠
◎田尾山海底公园,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碣石镇南部的田尾山浅澳区域,离碣石镇市区不足10公里。田尾山下海蚀地貌特征尤为突出,孕育出众多的海蚀柱、海蚀石、浪蚀纹沟等奇礁异石,或似人、或似兽、或似花卉、或似景物,尤如一座人间大公园,故名海底公园,著名的有“望夫石”、“公背婆”等石景,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神奇传说。浅澳村前面有清康熙年间建筑的古炮台遗址和林则徐巡视碣石时的题匾,还有全国离海岸线最近的妈祖庙天后宫。
摄影:谷宁
作者简介
庄海君,男,年11月出生于广东陆丰。一个用诗歌写出心灵光年的坚守者。“周末诗会微平台”策划人,第二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学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汕尾市作协副秘书长。在《绿风》《新诗大观》《散文诗》《星河》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0多篇(首),入选《中国诗人诗典》等多种选本。作品获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诗歌节教师组“二等奖”等80多种奖项。出版诗集《风与花的爱情》《十个太阳》等五部。
最新诗集《十个太阳》出版发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