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得来介绍介绍潮汕美食
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盛行潮州菜,它是广东三大菜系之一(其余两种为粤菜和客家菜)。潮菜的形成和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唐代大文豪韩愈曾写过《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它是古代介绍潮汕饮食的著名篇章,从诗中可以看出,早在唐代时,潮汕地区的烹饪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更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潮汕是小吃驰名的地区之一,许多小吃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在外地也是脍炙人口的。在全国优秀小吃品种评定会——“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已有8个潮汕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潮汕小吃扎根于民间,它不依附于官文化、士大夫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流传于民间,故此,我们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
潮菜以烹制海鲜见长,从选料到酱碟佐料,都要求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潮菜历史,可追溯到古代闽越之时,与闽菜同源。潮菜初成菜系,是在清末民初时候。19世纪中叶,随着汕头开埠通商,潮汕一带逐渐成为粤东地区商业中心。商业的繁荣促使潮菜专业厨师和专营酒楼大量出现,潮菜体系也随之形成。所谓的“食在汕头”意思就是说汕头目前代表着潮菜的最高水平。
出发
佛山禅城--汕头市区
七个小时的大巴车程,腰酸背痛屁股疼~~
汕头,我们来了(????)
图为老市区风光,历经岁月沧桑,许多的美食小吃正藏身于这些小街小巷之中
下车之后,找旅馆,马不停蹄想去物一顿牛肉火锅
牛肉火锅
来汕头,这么可以少了牛肉火锅?
在汕头全民爱吃牛,整头牛都被完整消耗掉,毫不浪费,这就是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汕头牛肉的精细,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选料精细:潮汕自己不养牛,基本上牛从四川贵州一带进口,到本地后会再养一阵子,,对性别、熟成度、是否交配过、肉质状况是否适合宰杀有严格的标准。
2.切割精细:潮汕人对牛的分解,比之西方屠宰更加细分,许多部位别说洋人,没吃过的国人也是闻所未闻的,某些最好的部位一头牛有幸能找到的话可能也不超过3两。
3.料理精细:潮汕人的烹饪理念有二:一、还原食材本来的味道,牛肉火锅要吃出牛肉的本味,因此采用清水牛肉汤作为锅底,不加任何佐料将切片的肉直接涮着吃。二、将调味的权利一半交给顾客,如果客人觉得原味还不过瘾,通常还配有3碟蘸酱:豆瓣酱、沙茶酱或辣椒酱
尤其是牛肉丸,一上来就一扫而空,一科不剩,以至于我现在一张照片都没有╭(╯^╰)╮
吃完假装去了真的东海岸(嘘~)
夜粥
潮汕人的深夜食堂
潮汕的白粥并不是口感绵密的,熬到米粒刚刚爆开即可。潮汕人把白粥当做饭,因此不能把米粒煮到糜烂。这样的习惯也造就了潮州白粥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这时候再配上腌制的海鲜,很完美的搭配呢。
[生腌血钳]的味道非常浓郁,满口的咸鲜味儿就好像喝了一口海水。虽然刚入口的时候会感觉到咸,但仔细回味就觉得这咸鲜味特别自然。配点儿醋加辣酱,味蕾马上被那又爽脆又浓鲜的味道俘获了,一颗一颗吃到停不下来。不要被[生腌虾]的外表给唬住了,它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重口味儿,相反的比较清爽。肉质香糯,有点黏口,鲜腥味不似血蚶般浓烈。[潮汕红肉米]它既不是肉,也不是米,而是一种(蚬仔肉),蚬仔非常小,所以潮汕的渔夫们把它们去掉壳,提出小肉,虽然小,但非常鲜美,潮汕地区家常菜用香葱爆炒红肉米!还有[鱼饭]、[地瓜叶]、[车白]、[炒田螺].....
老市区
这一带的老骑楼,是最集中和完整的。年汕头开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小公园建筑群,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以一座中山纪念亭为中心辐射,八面散开都是中西合璧的骑楼、街市建筑,这些楼,多是潮汕先民飘洋“过番”赚了大钱之后回乡兴建的,融合了欧亚及南洋建筑风格,见证了汕头历史商业的繁华。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老街,扇形放射状分布,呈蜘蛛网型,据说全世界也就巴黎是这种模式。
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狭义的小公园,指位于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广义的小公园,涵盖中山纪念亭周边的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区。
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区样式,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广场豆花
全汕头只此一家
“广场豆花”呈土黄色,和我们常看到的很多豆花摊档上白花花的豆花不一样,显得比较“结实”,其实这就是“广场豆花”的特色———硬。广场豆花不管放多久都不会‘反水’”。很多人吃豆花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边吃豆花,一边看着豆花变成水,吃完豆花,碗里也有很多水,这样的豆花如果打包回家,一半豆花很有可能都变成水。而“广场豆花”就不会这样,“你尽管打包回家,就算吃不了,放到明天了,在微波炉里热一下,照样好吃。”
潮州粿汁
广场潮州粿汁
一家受尽采访报道
认真坚持老手艺
的店
粿汁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大众化的传统民间小食,属于潮菜。粿汁皮是潮汕粿汁的主料,但如果再添加一些配料会使粿汁更加的美味可口。配料除了香腾腾的葱珠粒是必备的之外,卤蛋、豆腐、猪肠、猪肉、猪杂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煮粿汁时,要将粿汁皮放进沸水之中,调入糯米粉浆慢慢煮熟,边煮要边搅拌,使每片既熟透又柔中带韧,然后盛入碗里,放上葱珠粒和卤蛋等配料,粿汁充分地突出了米香的原味,而且加了糯米粉浆之后,粿汁的汤汁像稀米糊一般稠,颇有情趣地卷在一起,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加上些卤猪肠、卤蛋、卤豆干、花生米等配料,就是一碗完美的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道。
鲎粿
鲎粿(潮音hao7guê8)(普通音hòuguǒ),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海门特有的传统小食,最传统的做法是取鲎肉与米浆混合,加入猪肉末香菇鹧鸪蛋等食材一同炊制,最后再经油浸高温烹制而成,极具潮阳乡土味。
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说鲎粿是潮阳一位媳妇为孝敬无牙的婆婆而创制出来的。因为是为无牙老人创制的,吃时最忌猛火炸酥,只需浸于文火温油中热透即可,捞起后再淋上自制的鲎酱。在现代,鲎酱已经无法制作了,因此多改用酱油或沙茶酱。而有30年做粿经验的店老板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据他说,以前的鲎粿是因为以前物资匮乏,杀了鲎后,觉得蓝色的鲎血不可浪费,于是便将之加入了冷糜、薯粉等浆水原料中一起制成了粿品,尝试之后发现有了一种特殊的鲜味,于是就成为了鲎粿,“以前的鲎粿里面是没有馅料的,是后来食材丰富了,大家才根据自己的口味往里面加虾、肉、蛋等各种馅料。再后来,鲎稀少了,人们不再用鲎血添入制作粿皮,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鲎粿。”
果汁冰
众多小吃的标配
美滋滋性价比超高平时都是大排长龙甜汤
下午茶必备
也叫粿仔,是广东潮汕地区小吃。做法是先将米研磨,再将米浆倒入摆好的小茶杯里,然後再放到锅炉上猛火蒸熟,熟之后待冷却,取出蒸熟的米浆就会呈碗状。再蒸热,一个一个摆好放在盘子里,然后放上菜脯粒,浇上甜酱即可
的皮是番薯粉做的。无米粿以前的馅主要是韭菜,所以也叫韭菜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变好,对食物口味要求变高了,无米粿现在口味变得非常丰富。咸的是马铃薯、芋头、竹笋切成小粒,加沙茶或咖喱及盐、味精少量炒熟或者大豆炊熟,加精盐、胡椒粉少量研细。甜的馅可用芋泥或豆沙。透明的皮,加上色彩丰富的馅料,这款粿品十分受潮汕人们喜爱。
荷兰薯是潮汕语,土豆的意思,是用蒸熟的土豆压碎,再加薯粉、五花肉、胡椒粉做成的。
是广东省潮汕尤其陆丰市东海镇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同时也是民间的传统保健食品。潮俗以桂圆、白果、莲子、薏米、百合为补中健脾食物,合煮为甜汤。“而这家的五果汤有银耳、海底椰、绿豆瓣、百合、白果、莲子、柿饼条、蜜枣等材料,口感更丰富,味道更清爽。五果汤也一改潮汕甜品的极端甜蜜,淡淡的甜更有如沐春风的美妙。
蚝烙
蚝烙(潮汕话为oluah,潮汕话属闽南语方言,o对应的字是“蚵”,所以潮汕也沿用了这个字)是广东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台湾地区称为蚵仔煎,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
牛肉炒粿
湿炒牛肉粿条你值得拥有
牛肉炒粿是广东潮汕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牛肉粿条对于潮汕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牛肉粿条的主要食材为粿条、芥蓝、牛瘦肉片。而牛肉粿又以汕头牛肉粿和普宁牛肉粿闻名。潮汕人简称牛肉粿,一般都喜欢吃炒的,在潮汕地区和珠三角的潮州牛肉店都可吃到,鲜绿的芥蓝,加入嫩嫩的牛肉片,还有那入口滚烫的粿条,绝妙的搭配,营造出让人念念不忘的口味。
肠粉
特殊的酱汁特产的萝卜干粒薄嫩的皮饱满的内馅甘草水果
潮汕地区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甘草水果摊,遍布大街小巷,深受群众喜爱。把水果做处理后,淋上酸梅酱或者特制的酱料,在撒上少许甘草或者南姜散,食饱来杀嘴尚顶好!!!
烧烤
三下乡
结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