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中国茶道不再是出于喝乌龙茶减肥、喝普洱茶去脂肪等动机,而是成了一种娱乐或者一种文化。茶道,在广东最风行是广州的“饮茶”和潮汕的“功夫茶”。
至于“功夫茶”,目前在潮汕地区最为盛行。海陆丰则唯有“咸茶”才是世所稀有,它与民情风俗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咸茶又叫炒米茶
订婚要送茶 待客不可少
在海陆丰人心目中,茶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男女订婚要送茶,新娘过门三朝要送茶;同时,茶还是一种待客之道,亲朋好友或邻居串门时也有“泡咸茶”招待客人的习惯。
海陆丰咸茶的制作叫擂咸茶,也叫泡茶。其工具是茶槌和牙缽,茶槌选用质坚的如拔仔树枝等做成,牙缽是内涩(起条状)外滑的阔咀陶器。擂茶时,把茶叶放进牙缽,待稍为润湿之后,便用茶槌把它擂成浆状,再加少许食盐冲入开水即成,十分简单。“茶泡”即是下茶的料,咸茶的品种根据“茶泡”的不同有油麻茶、花生茶、炒米茶、菜茶等。
“食咸茶”的讲究有很多。家庭妇女早起把咸茶制成后,不下任何料,盖严保温,供家人无时无地自饮止渴,叫“牙缽茶”。如果盛在碗里,撒上炒油麻或炒米或炒花生米,便成“油麻茶”、“炒米茶”和“花生茶”。若再加上熟饭、熟豆,则叫“饭茶”,这主要流行于客家山区。
菜茶最高档 盛于元宵时
油麻茶有两种。一种炒熟,一种是把生油麻混于茶叶在牙缽擂成。炒米茶也有几种:一种用上好的油尖米蒸熟晒干炒成;一种用赤谷煮熟晒干去壳椿白——脱皮炒成,叫“炒粟米”。这两种,一般人家尤其是农家收冬之后便要制成备用;还有一种就是临时把大米加盐浸湿之后捞干即炒即食,叫“炒烧米”或“炒米仔”。陆丰一带擂咸茶还喜欢加进草药,海丰则比较少有,唯有加“苦刺心”(长在山坡、坑旁的植物),叫“苦刺心茶”。
再说菜茶,又叫“起鼎茶”,是海陆丰咸茶中最高档次的一种,盛行于蔬菜季节的秋末春初,元宵为顶峰(叫“泡灯茶”)。
菜茶是把炒熟的菠菜、包菜、芹菜、茼蒿、青蒜、香菜、荷兰豆和豆粉丝、豆腐枝、猪肉、腊味、虾米、墨脯、鱿脯、鲜蚝、鲜鳗鱼、鲜蚶肉等混合盛于碗里,泡上兼有鸡汤、猪骨汤的烧茶之后,再撒上炒米、花生米和胡椒粉等,便成为最上好的菜茶。
元宵期间,家家户户把滚烫的清茶和佐料摆在桌面上,殷勤伺候客人。不论远近亲疏,三五成群、情来礼往、上门串户、互相品食。在“茶战”中,客人越多,主人越觉得体面。这种活动一反常规,多以男人为主,女人则在家里忙于待客。
改革开放以来,菜茶还作为风味小食走进市场,并被融进庵寺,现在汕尾地区四处庵堂普遍都备有咸茶招待游客和香客。
深入传统中 每日过茶瘾
一向以来,海陆丰咸茶都由妇女操作,男人不插手,但也喜欢享用。平时吃咸茶每天两次,分别在上午10时
和下午16时左右。有竹枝词云:“辰时餐饭巳餐茶,牙缽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人们习惯称此时辰为“食茶晏”,常用来作约会亲朋的时间形象词。
吃咸茶被妇女当为敬客的礼仪,客人一到,即捧上咸茶一碗、两碗、三碗、四碗……动手动脚,像打架一样,硬劝你放开肚子吃,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走进社会日多,在机关和学校中,每当“食茶晏”时辰一到,她们总要凑合起来解决“茶瘾”,就像做“课间操”一样。而在现今的红白喜事中,也仍风行“泡茶”,如油麻茶、炒米茶或菜茶,属群体性的茶文化活动。白事亦吃咸茶,海陆丰老人逝世头七、二七、三七,都要吃咸茶,完坟后要吃“辞山茶”,百日之中每旬夜晚要吃“丁忧茶”,周年要吃“对年食”。
另外,凡新宅入火、订婚完娶、生男育女、远行归来、逢年过节、病痛痊愈、化险为夷、消灾匿祸、丧家白事,乃至现代平反冤案、儿孙考上大学等也都要“泡茶”。
海陆丰咸茶还有“饭茶”、“苦刺心茶”等两种饮食形式。其中“饭茶”流行于公平镇以及陆河等客家居住的山区。其制法是:将茶叶、花生米、薄荷等陆续擂好冲上开水后,在碗上泡上焖熟的干饭,有的还加上煮熟的白米豆、乌豆等豆类及配料,放入炒米,即成“饭茶”。旧时作为早、午的常餐。“苦刺心茶”则以当地莲花山区出产的野生植物“苦丁”的鲜嫩芽心,放进牙钵,加入适量食盐擂成浆冲入滚水,加上花生米、炒米等佐料就可饮食。
吃咸茶已形成当地的一种时尚,是沟通邻居同事感情的一种交际手段。邻里、同事之间,有时产生龃龉,感情产生隔膜,其中有一方欲和好,就会擂起咸茶请对方过来叙旧道歉,从而消除误会,敦睦友谊,使双方感情和好如初。故民谣云:“海丰妇女兴咸茶,牙钵擂起闹喳喳,敬老爱幼在此睇,不在炒米减与加”。
海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遗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擂茶小调》填词:李向钦编曲:陈务可演唱:余海平马世香等(白字戏剧团演员)本作品在年底荣获广东省旅游文化局曲艺花会金奖
内容简介:由三婶在不同三个时期擂茶的心境及佐料的变化唱出人民生活的变化词:隔壁三婶好擂茶好茶捧与好茶捧与好人家牙砵一擂歌就响满巷歌声伴茶香满巷歌声伴茶香三婶开声唱当年红军来到莲花山下乡里边俺母招齐乡里妇女姐妹擂咸茶啦家家户户牙砵响送俺红军上战场尽管当初家贫茶清洌一碗清茶几粒地豆米红军喝有士气茶清情浓不会忘记三婶唱起廿年前山洪暴发部队官兵抡险来村民撤到镇府内三婶将把擂茶物品带牙砵茶槌茶叶盐油麻黄豆炒米地豆米前方部队抢险多紧张后面三婶擂茶牙砵响地豆稣稣油麻稠一碗咸茶飘清香飘清香风雨无情人有情三婶捧茶敬豪英刘排长一连喝下十二碗喝出了军民鱼水情三婶茶歌唱不完香港九公回乡建山庄莲花山下风景美正是开发旅游好地方好地方三婶擂茶名声广游客来了一团又一团现在人民生活好啦大鱼大肉吃厌罗九公聘请三婶擂咸茶游客吃到唧唧响游客吃到唧唧响各位听官三婶今年擂的茶式更加多样了有咸茶甜茶薄荷茶埔姜茶橄仔茶苦刺心茶番石榴茶啊莲花三婶好擂茶擂茶情系百姓家茶砵一擂歌就响满山歌声伴茶香伴茶香伴茶香
欢迎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