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陆丰特产
陆丰旅游
陆丰房产
陆丰天气
陆丰新闻
陆丰招聘

甲子这条河这个塔这座城这群人

偏方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8934.html

一条河一座塔,一个城一群人

文/孙雄

凡是江河湖海发源或经过的地方,都是建城设镇的首选地。这城那镇,或大或小,跟这江河湖海大小成正比。因为人们要聚居,离不开水源,更离不开方便的对外交通。纽约能成为国际大都市,就是占尽地利,得益位于纽约州东南的哈得孙河口,并且濒临大西洋。上海,也是处于长江入海口,才成为国内城市的老大。古今中外如此,甲子城也一样。西汉、宋元年间,因躲避北方战乱,中原先民经福建、过潮汕搬迁至此,聚族而居,就是因为这里有一条瀛江。到明朝初期,为防御倭寇海盗,在这里设所,使甲子成为古代粤东沿海开埠较早的重要港口城镇。

瀛江,发源于粤东揭阳汕头交界处的大南山脉,这里沟壑纵横,乱石丛生,鲜有树木,远远看去,整条山脉几乎光秃秃的,就如一条流石组成的石龙。石龙不甘深山寂寞,腾挪跌宕,自西向东、一路入海,成了横卧在大海和陆地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同时,就在这大山深处,因积水成潭,潭溢则夺路而出成了河。河水顺着山势,一路潺潺,东流而来。水道虽窄,变幻秀丽。可刚从惠来县地段转入陆丰市甲子地段时,忽然向南来了个急转弯。转弯处,江面一下子变得水阔波平,浪涛不兴。江水也因为海水的灌入由淡变咸起来。而伴着大南山脉相随而来的石龙,则稍无声息潜入江底,溜至港口处,又猛然挺身,腾起块块壁立刀削的礁石,个个牛气哄哄,拱护着港内平静的内江。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这港门的石头呀,不多不少,恰好六十块,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数字相符,故取名甲子门,简称甲子。

世上,本来没啥时空概念,当古人以天干之首“甲”、地支之首“子”作为一年的纪年,以六十甲子作为一个轮回记录时空,这才有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万物之端,始于甲子,天大地大,不如甲子大。

甲子名声大,自然有故事。在石头山脉重重堆压和南海潮水层层逼迫下讨生活的甲子先民,虽然文化风俗与潮汕同根同脉,但这个讲潮汕话的小渔村,却不归潮州府管辖,反而隶属远在两百公里开外、讲客家话的惠州府。在交通、信息闭塞和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们在国角省尾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聚居,在风浪下搏命求生存,形成了桀骜不驯的野性。一旦有外族犯境的时候,当地人天不怕地不怕的忠义血性,就如“雷公”一样一闪就爆、一点就炸。一方水土一方人,正应了那句“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甲子人之“烈”,海陆丰各地无出其右。发生于南宋末年的一段悲壮往事,可谓浓墨重彩地向世人展示了甲子人独特“血性”,铮铮铁骨,令甲子这个海角小镇焕出异彩。

南宋景炎元年(年),元兵攻陷宋都临安(今杭州),是年五月,丞相陆秀夫带着宋帝赵昰,在撤无可撤的狼狈尴尬中,暂驻于瀛江出海口一座小山头。在弹尽粮绝时刻,当地乡绅范良臣进食劳军,使惊魂未定的宋军得以喘息,鼓起勇气,准备渡江到对面甲东半岛,与文天祥南下大军会师,以求东山再起。待渡山由此得名。忽然,元兵追至,危急之际,渔民郑复率当地五百壮士,驾着小舟,突然杀入元兵阵内,夺船多艘,歼敌无数。帝大喜,隧封郑复为水师都统,军心大振。

从杭州到福州,从福州到潮州,从潮州到甲子,走州过府,南宋官兵一路鸟飞兽散。唯独到了甲子这么一个小小渔村,半路才杀出一个郑复舍命护驾,暂时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

甲子,一方不折不扣的英雄地,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特别是甲子人热血忠义,义薄云天,世所罕见。但一个小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甲子、甲东、甲西三甲地区,毕竟只是海角弹丸之地,终究留不住也养不起一个朝廷。两年后(年),帝昰病亡,弟昺继位,移师新会县崖门。次年夏,元兵数百艘战船袭来,少傅、枢密副使张世杰为避免因宋军士气崩溃而逃散,下令将所有船只绑绳结阵,犯了曹操赤壁之战一样的错误。元军一阵火攻,宋兵无路可退,难抵元军追杀。无奈之下,陆秀夫只好怀揣玉玺,背着七岁幼帝昺,壮烈投海。一时间,包括郑复率领的五百名甲子壮士在内十万南宋军民,紧随其后,全部投海,葬身伶仃洋。

一支肩负民族大义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有军魂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只能胜、不能败。败了,也宁死不降。皇帝战败,跳海;皇帝的军队战败,跳海,皆在情理之中。然而,官兵的家眷,竟集体蹈海殉国,历史上却不多见。当郑复等壮士追随宋帝蹈海的噩耗传至甲子,郑复的妻女儿媳及五百壮士家属,自发地聚集到待渡山设祭。祭毕,众人一脸肃穆,向海而行,蹈海而去。瞬间,甲子门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悲风阵阵……

从此,待渡山,这样一座海拔不到百米的小山包,因为五百壮士身葬伶仃洋,更因为壮士家属在此蹈海相随,突然变得高大起来,成为一代一代后人景仰的圣地。

中华大地,名山无数,小小待渡山,在众多名山大川中微如尘埃,若不是因为这里曾经出现了郑复和他的家眷们,在抗元历史上写下了最为悲壮的一页,还有谁能记住?历代帝皇也如此,如无建树,一经过往,便如蚁如烟。到过待渡山的宋帝赵罡、昺就是如此,他们在这里吃了一餐饱饭、撒了一泡尿后,虽有郑复相助,却未能把元兵元船掀倒在海面。这就是气数。骑马的少数民族在海上打败了漂江过海的大汉民族。要怪,只能怪宋朝虽富甲天下,官员却不思进取只图贪逸,这样一个朝廷,除了灭亡,别无他途。

魂归来兮。清嘉庆十年(年),甲子民众为给郑复和他的军属们一个安魂的归处,用贝壳烧成的泥灰、沙子和红土三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倒入木模墙板内,靠木锤打夯成墙,垒起一座高十五米、呈六角形的两层泥塔,名叫甲秀楼。这座带着潮汕建筑特色的土红色泥塔,之所以没有用红砖或者石块垒砌而成,其实,是当时资金不够,只好用当地最廉价的“起厝”方式建塔。正因如此,阴差阳错,才给我国岭南地区留下唯一一座“三合土”泥塔,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十分珍贵。可当时又有谁能料到,这座没有一块砖头、一条石片,纯粹用泥沙夯成的建筑,历经两百年来多少次台风甚至地震冲击还能屹立不倒?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只要用心,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朝廷没钱,百姓有心,同样能建起如英烈般顶天立地的塔楼。

甲秀楼就是这样一座祭奠先烈不朽英魂的塔楼。从这个角度而言,甲秀楼,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一样的意义,都是为了纪念为家国而献身的民族英雄。甲秀楼是甲子人追思五百草根壮士和烈属的载体,是乡土自豪感的集中体现,其威武气势,正如甲秀楼门联所书:“书云大手笔,镇海小神山”。

待渡山,甲秀楼,都是英雄的山,英雄的楼。不但记录了南宋军民保家卫国最后在伶仃洋谢幕的壮烈往事、明末甲子民众抵抗倭寇的光辉历史,也见证了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在甲子活动的红色故事。

年,周恩来与朱德在三河坝分兵后,本打算从潮汕转道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无奈经过普宁时,部队被国民党兵打散,周恩来、彭湃、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等开国元勋只好暂居甲子红楼(原甲子粮所内)。为了保留革命火种,这些领导人必须借道香港,再重回国内继续领导武装斗争。但此时周恩来身患疟疾,不能同彭湃、贺龙、刘伯承一起从甲子港潜渡香港,便在叶挺、聂荣臻陪同下,由当地地下党转往南塘镇治病,然后经金厢港渡往香港。

当地民众护送这些南昌起义领导人,要是被国民党发现了,是要杀头的。可在当时,甲子人深明大义,没一人害怕,没一人告密。认准的事,说干就干,以命相托。正因为以命相托,南昌起义领导人全部安全出境。英雄的甲子人,在血雨腥风的岁月,再谱一曲忠勇赞歌。

甲子,就是这样一座铮铮铁骨的城镇。甲子儿女,就是这样一群野性血性相杂的硬核。

这座城,这群人,传承着先辈不服输的基因,承担着生活的重负,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过辉煌的一页。甲子中心渔场、工艺贝雕厂分别成为全国十大渔场和全国四大贝雕厂之一。国内最早一批上市公司中的金田董事长,也来自甲子。可好景不长,由于这里离国际航线才十几海里,南下香港北上高雄也分别在一到两百海里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快捷的航道成了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的前站。受利益诱惑,甲子地区个别村落曾一度成为国内走私和制贩假币、毒品的重灾区。不过,现在来看,这已是甲子的“钙化病灶”。走过一段弯路之后,甲子迷途知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砍断假币、毒品黑道,通过实施以海兴港、以港旺城的海洋产业战略,恢复了传统渔业生产。同时,另辟蹊径,大力发展家具五金产业,建起了由一百多家大中小企业组成的国内知名生产基地,成为广东省家具配件专业镇,拥有全国五分之一市场份额。一个英雄的古城,终于在失落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洗心革面,迎来一场华丽蜕变。

江山代有才人出。甲秀楼这座安魂塔,承载着无数代甲子人的情结,激励他们一个个从瀛江出去,浪迹四方,建功立业。清乾隆年间,举人刘毓磻历任宁波府、重庆府知事,敕授朝议大夫,官秩从四品。建国后从政的出现了部、厅级干部,从文的有国家级的画家、作家,科研的也有了中科院院士。经商者,更是一个比一个强,十亿、百亿的富豪,和甲子港港门的石头一样多。如常年上华人富豪榜的红顶商人龚俊龙,顶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的金字招牌,近十年来,真金白银捐出数十亿,支持国内兴教助医,真壮士也。

可是,在甲子这样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人才也有经济实力的地方,甲秀楼,作为千年古城地标性建筑,如今却被易了容貌。年,甲秀楼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建筑特色,被列入陆丰县文物保护单位。可在年的修缮中,“热心”的人们却做了件糊涂事,他们为了追求高大上,在整修山道、恢复“登瀛”石景、新建亭子的同时,却画蛇添足,给本来土红色的塔墙镶上灰头灰脸的花岗岩石砖,木门木窗换成冰冷不绣钢栅条。这种违背文物修旧如旧原则的无心之举,使古塔的古风古韵荡然无存,如嘉庆皇帝穿上西服般不伦不类。这般“修复”,甲秀楼两百年灿烂历史断然撕裂、断片,让这座承载着待渡山英魂、甲子人情结、游子们乡愁的一方圣地,变了模样,风光不再。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很不应该。如今,甲秀楼已易容改貌十几年,竟没有一个甲子人真正走到台前,为恢复古塔原貌呼吁。作为后人,我们情以何堪?

加强文物保护,恢复甲秀楼外墙真容原貌,是当地政府义不容辞的事。如果说政府工作千头万绪、资金捉襟见肘,那么,在外拼搏功成名就的三甲地区人士,更要从家乡厚重的历史和一度的阵痛中醒悟过来,尽快协助当地政府纠错纠偏,真正恢复古城活力,传承地方文化。因为一个地方的文物,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而地方文化,才具最强竞争力。

如果要创新,要追求时尚,要高大上,不妨在待渡山顶东北角、“登瀛”石上面围栏处,塑造一处周恩来、彭湃、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等革命先驱群雕石像。六个开国元勋齐聚甲子,这是甲子一笔不可多得红色资源。在此立碑塑像,可为甲子增光添彩,激励后人。

如果气魄再大些,可以通过城市更新的方法,拆掉待渡山下荒弃水产厂房,迁移东宫妈祖庙、妈祖像周边民房,打包开发,建成以甲秀楼为主体集千年开埠历史、百年红色故事、休闲旅游一体的纪念公园,既给三甲地区输送精神粮食,也为当地民众重塑一处风骨基石。

凤凰涅磬,这将是古城的新生,甲子的幸事。甲子这条河、这个塔、这座城、这群人,方能继续滔滔如水,出南海,达三江,过五洋,一路高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fengshizx.com/lftc/1230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