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汕头至汕尾铁路属于《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高。
速铁路网的重点推进建设项目,属于《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路网规划》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建设项目。
新建汕头至汕尾铁路起于广梅汕铁路汕头站,经汕头市(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经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惠来县),经汕尾市(陆丰市、海丰县、东涌镇),终至厦深铁路汕尾站。正线全长约.km,
含汕头地区相关工程;全线共设车站5座,其中汕尾站为既有相关站(已纳入广汕铁路,本工程不含),汕头站为既有改建站,陆丰东站、惠来站、潮南站为新建站;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设计速度目标值km/h,双线。
惠来站位置▼
谷歌卫星地图惠来站位置▼
惠来站采用高架设站方案▼
高架设站示意图
惠来站据县城区南约4km,按一级站设计,站房规模平方米。
新建惠来站2台6线(预留2台6线)。
1、正线工程
汕头站(CK+)至厦深铁路汕尾站(DK+=本线CK0+),新建线路正线全长约.km。
2、汕头地区相关工程
(1)汕头站动车存车场(兼客整所):本项目引入汕头站占用了广梅汕增建二线工程在汕头站设置的动车存车场。汕头站作为潮揭汕地区主要客运站,需新设存车场和客整所以满足运输需求。根据地区既有车站、动车设施的分布和城市规划,为便于车底取送,在汕头站北侧约3.0km附近,既有广梅汕铁路以东、汕汾路以南、蒲江东路以北的范围内设汕头动车存车场(兼客整所)。设存车线6条、整备线4条、车底停留线2条,近期兼做备用车存车线使用。设临修线1条、镟轮线1条,并预留动车设施发展条件。动车存车场近期只安排存车作业,远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临修、洗车作业;客整所近期安排客车整备、清扫、洗车、镟轮等作业,远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存车作业。汕头站动车存车场(兼客整所)无喷漆作业。
(2)汕头站存车场动车走行线及联络线:动车走行线(动车存车场至动车普速场)为双线,其中左线长3.2km,右线长3.26km;联络线(动车存车场至高铁场)为单线,长3.5km。
项目投资
投资概算总额为.6亿元。
根据《粤东城际网规划》,本项目属于规划中“一线”汕尾-汕头-饶平铁路的一部
分,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与《粤东城际网规划》相符。
揭阳市路段
(1)线路走向
本工程CK69+~CK+段位于揭阳市境内,涉及惠来县中心城区范围
(2)协调性分析
根据工程与惠来县中心城区用地规划的叠图(图2.4-9)可以看出,本工程在惠来县中心范围内,线路基本沿规划的疏港铁路连接线布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本工程CK91+~CK94+段线路两侧涉及部分规划居住用地。
惠来县雷岭河二级水源保护区路段
根据惠来县雷岭河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分布,本次共研究了4套方案论证。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揭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粤府函[]号)等文件,惠来县连续划分了多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中线路附近涉及的水源保护区有盐岭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雷岭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均为南北走向,分别分布于惠来县城东西两侧。
方案Ⅰ北绕方案
线路从惠来县北侧绕过盐岭河及雷岭河水源保护区,之后折向东南至潮南。该方案虽可从北侧完全绕避保护区,但线路从北侧经过,无法将惠来站设于惠来县城南侧,不满足惠来县对于城市规划及发展的要求。同时,惠来县城北侧受既有沈海高速的分割,于北侧设站不方便未来民众的出行。因此该方案予以舍弃。
方案Ⅱ穿危岩落石方案
线路于水下村南侧上跨隆江后,于惠来县西南侧山丘设惠来站,出站后于行经后窟新乡及黄厝墩北侧,南绕雷岭河二级水源保护区后,穿越角林村南侧危岩落石分布的山体,折向东北至比较终点。如图3所示,该方案从南侧绕避了雷岭河二级水源保护区,但是线路穿越了危岩落石区域,未来的工程投资及施工风险较大。另外,线路穿过后窟新乡北侧民房,拆迁较多,当地民众意见较大,因此不予推荐。
方案Ⅲ绕避保护区及危岩落石方案
线路于溪南村南侧上跨隆江,后折向西南,南绕后窟新乡,上跨雷岭河下游,于危岩落石山体南侧通过后折向东北,至比较终点。该方案从南侧绕避了水源保护区及危岩落石区域,但线路为了综合考虑民房拆迁等因素,穿越了众多大南海石化工业园区的北侧用地。根据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揭府函[]号),及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土地管理的意见》(揭海管[]47号),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土地规划及用地调整审批已完成。经过后续进一步的对接,大南海管委会要求铁路少占甚至不占用已规划好的工业区。因此,该方案占用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用地较多,对其用地分割较大,地方持反对意见,故予以舍弃。
方案Ⅳ穿越方案
线路于规划的大南海工业园区北侧通过,以西南-东北方向上跨隆江后,折向西于惠来县城西南侧山丘设惠来站,出站后向西行经惠来县城西侧,上跨盐岭河、雷岭河后,折向东北至大南山南麓。该方案拆迁少,线路顺直,同时从两片危岩落石区域间穿过,合理绕避了地质灾害点。线路以桥梁形式通过惠来县雷岭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共m,(其中水域m,设置水中墩4座,两侧陆域各50m)。距离上游一级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约为5m。线路以桥梁形式跨越水源二级保护区,对区域内的水域及生态影响较小。故予以推荐。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地方对于线路走向、设站位置的需求、以及大南海石化工业园区的规划,民房拆迁以及危岩落石地质灾害区域,线路需北绕大南海石化工业园区,上跨隆江后于惠来县南侧设站,向西上跨雷岭河,合理绕避东侧的危岩落石区,向东北至大南山南麓。线路走向具有唯一性。
线路以桥梁形式通过惠来县雷岭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共m,(其中水域m,设置水中墩4座,两侧陆域各50m)。距离上游一级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约为5m。线路以桥梁形式跨越水源二级保护区,对区域内的水域及生态影响较小。
综合以上因素,本次评价的贯通方案具有唯一性。
项目建设意义
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可大大加强闽粤两省间及珠三角与海西、长三角地区间的联系,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完善粤东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对于粤东城镇群积极融入珠三角,强化粤东与珠三角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是粤东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了粤东与珠三角间联系的主要通道。同时,本项目可与杭温和杭台铁路、温福和福厦客专一起在珠三角、海西、长三角间构筑起新一条南北向大能力客运通道,填补了沿海通道纵向一千多公里范围内无高速铁路布局的空白,对均衡区域快速客运网,完善国家干线高速客运网络布局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功能定位:本项目是构建东南沿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环节;是粤东城际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加强珠三角与粤东及东南沿海地区联系,支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要基础设施;是一条以中长途客流为主,兼顾部分广东省域城际客流的客运专线铁路。
建设必要性:本项目的建设是构建粤东地区城际网主骨架,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实现网络整体效益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珠三角与东南沿海联系,支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加强珠三角地区对粤东地区经济辐射能力,加快粤东地区经济发展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via:新建汕头至汕尾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人文揭阳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