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列汕尾为重点发展的广东四大渔港之一。汕尾地处粤东沿海,地势北高南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市区内海滩广布,白沙碧水形成天然的海滨浴场;名胜古迹众多,凤山祖庙、玄武山元山寺、清云山定光寺最为著名,也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周恩来、彭湃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在此留下了红宫、红场等众多革命遗迹,供后人缅怀。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在东经°54’~°13’,北纬22°27’~23°28’之间。东临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km,总面积k㎡,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沿海岸线长km(不含岛岸线),占全省岸线长度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1个港口和3个海湖。全市沿海m等线内属本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2.38万k㎡,占全省海洋国土面积的14%。
汕尾地貌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本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平共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本地区地质年代最早是三叠系上统,继而侏罗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砂页岩及第四系列化冲积砂砾层出不穷等组成。经过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作用,构成复杂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造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本地区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3m,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在,约占总面积的43.7%。
汕尾市境内集雨面积km2以上的河流有螺河、螺溪、南北溪、新田水、乌坎河、长山河、水东河、龙潭河、鳌江、赤石河、明热河、黄江河、西坑水、吊贡水、大液河等15条,其中直流入海的确良有螺河、乌坎河、鳌江、黄江、赤石河等5条。螺河和黄江河是汕尾市两条大河。螺河处北向南纵贯陆河、陆丰两地,直流入海。该河发源于莲花山脉三神凸东坡,全长km,于海陆丰交界处的烟港汇入南海碣石湾。螺河流域面积为km2(其中1km2在本市境内)年均径流量为19.82km2。螺河流域是陆丰市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流域,其水能资源占全陆丰市的80%,可开发电量占全陆丰市规划年发电量的78%。历史最枯流量为0.15km3/S(年4月30日),螺河现已建成5座中型水库,控制集雨面积km2。螺河桥闸是螺河下游一宗集灌溉、城镇供水、防洪、排涝交通、发电的综合性大型桥闸。螺河的东西大堤现已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黄江发源于莲花山脉上腊烛山,流经海丰16个乡镇场,在马宫盐屿注入红海湾,全长67km。由于20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把黄江口至马宫盐屿的长沙滩涂围成一条宽仅m的河道,成为黄江干流的延伸部分,使龙津河、大液河、虎头沟等独流入海的河流成为黄江水系。黄江全流域面积km2(本市内km2),年均径流量为19.35km2历史最大洪水km3/S(年5月13日)。最枯流量0.8km3/S(年5月15日),平均坡降1.10‰,水力理论蕴藏量3.19万kw,可开发量1.7万kw,已开发量度1.1kw。根据以蓄为主,蓄泄兼施的方针,到年黄江已建成大、中型水库6座,共控制集雨面积km2,占流域面积36.9%。中下游已进行了三河归一整治,并建成防潮大闸,使大面积的灌溉、防洪(潮)基本达到省定标准,且为汕尾市区(含红海湾开发区)和海丰县城供水水源奠定可靠基础。
汕尾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龙为明显,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物质能量转换迅速。全市境内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千卡/cm2以上,光合潜力每1/15公顷约kg(太阳总辐射量每千卡R净光合产物为61.9kg/公顷);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小时,日照率为49%。汕尾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1.90C,南北气候略有差异,南部沿海年平均气温约为C,北部山区约C—21.50C,相差为0.5—10C;月平均最高气温31.70C,月平均最低气温19.10C;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8.50C,极端最低气温-0.10C;水稻安全生长期为天左右。全市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为2mm,属湿润地区。境内雨季始于3月下旬,终于10月中旬;常年雨量集中在4—9月的汛期,降雨量占全年80%以上;而自10月起至翌年3月,雨量度稀少,降雨仅占全年的15-20%,故春旱、夏涝是汕尾水旱灾害的一般规律。由于地形作用降雨量集中,使本市成为广东省3在暴雨中心之一,曾有过日降雨量.6mm和一次连续性最大降雨.5mm的记录。此外,由于汕尾背山面海,岸线较长,故夏秋季节较易受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台风)的袭击及影响。资料显示,影响汕尾气候的热带气旋年平均4.9个,最多年份10个,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和海潮,往往酿成风、涝、潮灾害,但其丰沛降水亦可缓和干旱,增加工厂水库蓄水,为次年的早稻等农作物生产蓄备丰富的水源。
汕尾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秦至汉初,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置海丰县。为汕尾地区有县级建置的开始,距今已有2110年。时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丰县东部置安陆县,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及惠来、普宁、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安陆县,并复海丰县,仍隶属循州。五代十国时期,循州改为祯州,汕尾随属祯州。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广南东路祯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博罗、河源、归善(今惠东)四县均属广南东路惠州。海丰县辖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龙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区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广东省潮循道,民国19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均属东江专员公署管辖;1953年改属粤东行政公署;1957年隶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划归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9月,又归属惠阳地区专署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捷胜、遮浪7镇建置市城区;析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市政府驻市城区。1992年底,在市城区田镇、遮浪镇设立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1995年,在陆丰所辖的华侨农场设立华侨管理区(以上两区行政区划仍属市城区和陆丰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华侨管理区两个经济管理区,辖区内设有42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个村委会,个居委会。(民政局)汕尾市行政区划一览表县(市、区)镇建制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合计42个10个个个城区红草、东涌、捷胜(3个)新港、香洲、风山、马宫、田墘、遮浪、东洲(7个)80个40个海丰县海城、梅陇、小漠、鹅埠、赤石、鲘门、联安、陶河、赤坑、大湖、可塘、公平、黄羌、平东(14个)个42个陆丰县甲子、碣石、湖东、大安、博美、内湖、南塘、陂洋、八万、金厢、潭西、甲东、河东、上英、桥冲、甲西、西南(17个)东海、城东、河西(3个)个49个陆河县河田、河口、新田、上护、水唇、东坑、南万、螺溪(8个)个10个
注:按行政区划划分,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仍属市城区,辖田墘、遮浪、东洲3个街道办事处,22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华侨管理区仍属陆丰市,辖3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汕尾市户籍人口总户数63.6万户,总人口.6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万户,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减少2.17万人;非农人口.35万人,增加3.15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人/km2。(统计局)
汕尾市居住人口分属于2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2%,其他2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08%。在各少数民族中,超过50人的有畲族、壮族、侗族,其余少数民族人口甚少;其中,畲族属本地世居,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其余各少数民族均属省内外迁入,省外迁入者居绝大多数。
汕尾市绝大多数使用汉语语言。汉语分海陆丰福佬话、客家话、白话(粤语)、占米话、军话、北方方言等方言。海陆丰福佬话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城区、海丰和陆丰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240多万人;根据其语音特点,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分别以海城话和东海话为代表。客家话主要分布陆河县、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陆丰市北部山区,使用人口约40多万人。白话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约1万人;在汕尾、海城、东海等地,因与港穗商贸往来频繁,受广府文化影响较深,会说白话占相当比例。占米话是一种兼有白话、客家话、闽南话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混合型方言,分布于海丰县西南部,使用人口约2万。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份但深受客家话、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有陆丰西南镇青塘村、大安镇坎石潭村和海丰平东镇龙吟塘村三个方言岛,使用人口约1万。北方方言主要集中于汕尾市区,使用人口约1万,多数于汕尾建市后迁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汕尾市居民中有八成左右会说普通话。除使用汉语外,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的少数民族畲族,人口约200人,其使用民族语言———畲语。(谢立群)
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汇总?穴过渡地类?雪的数据,全市辖区土地总面积49.02万公顷:农用地面积37.4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76.46%,其中耕地面积10.69万公顷,园地1.65万公顷,林地23.31万公顷,牧草地288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1.80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4.0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8.24%,其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2.79万公顷,交通用地2522.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004万公顷;未利用地7.5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5.31%。 土壤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初步探明全市有矿产资源6类17种,即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土稀有金属、燃料、黑色金属、金属。主要的矿产有锡、花岗岩、海河砂、硫铁矿、玻璃砂、矿泉水、地下热水。其中储量较大的锡矿,主要分布在海丰县的长埔、吉水门、银瓶山,陆丰市的博美等地;境内各地都有花岗岩;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海陆丰交界的官田;玻璃砂主要分布在市城区、红海湾的遮浪和陆丰沿海一带;陆丰市的大安及海丰大湖有丰富的高岭土;陆丰市有丰富储量的钛铁和独居石及锆英。此外,全市还有优质的地热水、矿泉水,还有相当可观的钨、铜、铅、锌、金属铍、水晶石、钾长石等矿产资源。
汕尾市河流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集雨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螺河、螺溪、南北溪、新田水、乌坎河、长山河、水东河、龙潭河、鳌江、赤石河、明热水、黄江、西坑水、吊贡水、大液河等15条。多年来本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066mm?穴1956~1997年?雪,河川径流量为68.69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为18.03亿m3,全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294m3。区域内共计理论蕴藏量21.98万kW,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6.53万kW,年可发电量5.5亿kWh。至2002年,区域内已建成水库、塘坝818宗(其中大型水库2宗,中型水库18宗)及其配套设施。引水工程446宗以及一批提水工程,建成自来水厂和供水工程100多宗?鸦建成水电站122座,总装机容量12.06万kW。这些工程每年担负约11亿m3的供水灌溉任务,完成近3.4亿kWh的水力发电。
港湾资源 全市海岸线长302km?穴占全省岸线的9%?雪,沿海有红海湾、碣石湾两大海湾,拥有12个港口,其中汕尾港、甲子港是国家外贸口岸和国家一级渔港,碣石港、马宫港是国家二级渔港,湖东、金厢、遮浪、门、小漠、大湖港是国家重点群众渔港,乌坎、东洲港是综合港。汕尾市辖下海域还分布有92个海岛,岛岸线长45km,岛屿面积2.9km2?熏较大的岛屿有龟龄、屿仔、江牡、芒屿、菜屿、金屿等。 水面、滩涂 全市区域内大陆架内(即200m水深以内)海域面积2.39万km2,相当陆地面积的4.5倍,是海捕渔船的主要作业场所。其中80~200m水深的中外渔场1.38万km2,40~80m水深的近海渔场4800km2,40m以内浅海的沿岸渔场5300km2。10m等深线内浅海、滩涂6.96万公顷?穴浅海6.66万公顷,滩涂3000公顷?雪,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2.45万公顷。另外沿海岸还有1600公顷的沙荒地,可用于建高位池养殖鱼虾贝类。 海洋矿产 据初步勘查沿海岸可供建筑和造地用的沙土地面积271km2,蕴藏约4.88亿m3,其中沿白沙湖畔,从遮浪镇的施公寮至田的内湖一带沙滩的石英砂蕴藏量有2000万t,部分砂的二氧化硅含量超过98%,是制造玻璃的优质原料。全市有盐田面积1782公顷,其中有效生产面积305公顷,年产原盐3~4万t。海底油气资源也很丰富,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已在汕尾市南面海域开发了惠州、西江、流花、陆丰等4个油田发展前景看好。
农作物 主要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马铃薯和玉米、蚕豌豆等旱粮作物;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甘蔗、大豆、木薯、茶叶、花卉、南药、食用菌等。2004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6.12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0.38万公顷,粮经比例为48∶52。(农业局) 果树 全市水果共有种类24科42种。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黄皮、柑桔、橙、香蕉、青梅、柚、杨桃、梨、芒果、油甘、台湾青枣、李子、番石榴、西番莲、台湾甜桃、天下第一桃、大五星枇杷等。2004年,全市有水果种植面积4.93万公顷,总产量12.72万t。?穴果树研究所?雪 森林 2004年,全市有林地面积27.23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2.3万公顷,公益林面积7720公顷,商品林面积800公顷,森林覆盖率51.6%。境内木本植物有39科115种,常见的乔木有杉、松、桉、红椎林、稠、荷木、木麻黄、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樟、柳、苦楝、油桐、橡胶等。灌木品种主要有桃金娘、野脚木等。人工栽培品种有马尾松、台湾相思、速成桉、茶、楝叶五茱萸等。?穴林业局?雪 水产 汕尾市的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分为海洋、淡水和海淡水三类。主要的海洋经济水产品种有14类,107科,173种,其中年产量超过2000t的有带鱼、马鲛、鲳鱼、鲷鱼、鲐鱼、蓝圆鱼参、马面鱼屯、海鳗、金线鱼、远东拟沙丁渔、对虾、鹰爪虾、梭子蟹、青蟹、墨鱼、鱿鱼等20多种;上述水产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上层鱼类,集中在辽阔的中深海渔场,尚有开发余地。淡水经济水产品有7类13科41种,主要有鲩鱼、鲢鱼、鲤鱼、罗非鱼、甲鱼等;海淡水水产品有石斑鱼、日本海马、布氏新对虾、锦绣龙虾、锯缘青蟹、羽状江瑶、鲍鱼、海胆、海参、管角螺、华贵栉孔扇贝、鳗鲡、大镂、中华鳖、鱼龟、水龟和水貂。此外,还有一些藻类,主要有广东紫菜、石花菜、江篱、马尾藻和鹅掌藻等。
野生动物 汕尾市境内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16科46种,其中属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有穿山甲、白鹤、苏门羚、猴鹰、蟒蛇等。其它的还有豺、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豹、斑羚、山猪、笼猪、黄犭京、豺狗、豺狸、果子狸、鸢、苍鹰、褐耳鹰、雀鹰、松雀鹰、大、普通、向尾鹞、鹗、游隼、灰背隼、小青脚鹬、褐翅鸦鹃、草、长耳、短耳、鹧鸪、斑鸪、鹌鸪、夜游鹤、海鹅、岸鹅、山鸡、红脚水鸭、银蛇、广蛇、索蛇(过树龙)、大避虎、青蛙等。
汕尾山海风光兼备,历史文物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又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旅游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人文景观方面,有革命遗址44处,历史文物多彩感人,革命史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方面,海湾沙滩风光如画,岬角岛与天涯独秀,奇峰峻岭气象万千,温泉揽胜奇妙多彩,被专家学者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
红海湾旅游区位于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沿海。海滨自然景光迷人,山、海、湖、角风光旖旎。旅游区内建成遮浪半岛滨海旅游区和南海观世音旅游景区。遮浪半岛突入海面,有如屏障似地挡住了东西两面风浪,在半岛两侧不管风向何方,景象迥然不同,当一边波涛滚滚,巨浪排空,万马奔腾,另一边则风平浪静,一碧万顷、波光粼粼,遮浪因而得名。半岛南面有灯塔岛,建有国际航标灯塔;半岛两侧海滩各连绵约2km,这里滩缓沙白水清,是广东省5个重点海水浴场之一。遮浪半岛海岸礁岩多姿多彩,《岸边激浪》、《南海潮》、《和平年代》、《快乐岛奇遇》、《马戏情未了》等20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海岛外景在此拍摄。这里的海域、水浪动静适合帆船、帆板运动,现建成广东省国际海上运动训练基地。年亚太地区帆板锦标赛暨奥运精英赛、年省八运会帆板赛、2年全国九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均在此地举行。南海观世音旅游景区位于遮浪半岛东侧,占地30万m2,现建成有观音宫;景点有佛留沙、甘露泉、观涛阁、观音塑像等。红海湾旅游区已建成有度假别墅区、海上运动俱乐部、宾馆饭店设施和海水泳场设施。
玄武山位于陆丰市碣石镇,元山寺建在玄武山南麓,占地15公顷,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粤东地区一处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并且是闽南语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寺内保存有大量寺藏历史文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山寺原名玄武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该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与湖北武当山祖庙、佛山祖庙一脉相承。且加供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大佛、达摩祖师等佛像,故庙迹广为传扬。元山寺与古代碣石卫的历史息息相关。明清两代以后,大量珍贵寺藏文物记载着中华民族、特别是广东沿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史实。朝庭钦差、官员和名人达士到这里防务聚会、游览观光、朝山瞻奉,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题匾。现保存有南宋北极真武铜像、明代释迦牟尼、达摩、弥勒等木雕像和宣德铜炉,还有大批楹联壁画、石刻、传统书画艺术,以及40多面历代名人题赠匾额。其中有3面匾额被确定为“中华文化名匾”。清同治穆宗帝钦赐“威宣岭表”匾,乃同治皇帝亲笔所题;另外两匾是林则徐所题“水德灵长”和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所题“灵声满道”。该旅游区主体建筑元山寺现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和配殿以及厅堂、僧房共99间,寺前有戏台,寺后有福星塔;配套建筑有宾馆、斋菜馆、园林区等设施。玄武山下还有古卫城遗址、浅澳古炮台、广德祥院等古迹。
凤山祖庙旅游区位于汕尾市区东面的品清湖畔。总面积约8万m2。该景区主要有凤山公园、妈祖庙以及凤山顶妈祖(天后圣母)石像组成。该景区既是汕尾市著名的风景区,也是粤东地区百姓尤其是沿海渔民朝拜妈祖的地方,是汕尾市代表性城市公园。她融洽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景观,具有典型的滨海风情。凤山形似一凤凰展翅而得名。祖庙始建于明崇祯九年(年),清乾隆六年(年)扩建,向来香火不断。改革开放后,祖庙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由社会及海外侨胞捐资进行大规模扩建,建成了天后阁、钟鼓楼和凤山公园,以及妈祖石像。凤山顶上塑建的妈祖石像,高16.83m,重0t,由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圣母”4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所题。旅游区内还建有凤仪台展厅,展示汕尾渔家民俗风情;有海陆丰戏曲脸谱园,展示中国稀有剧种正字戏、白字戏和西秦戏脸谱;有妈祖圣迹造型艺术馆,展示妈祖一生的动人事迹和美丽传说;有恐龙世界园、十二生肖园、儿童乐园;有占地4万m2的中山公园,园内有柴铺井园、辛亥革命纪念亭、古炮台等景点。与凤山旅游区相连有鼎盖山、屿仔山和品清湖。站在凤山顶上既能俯瞰汕尾市区的全貌,更能环视凤山景区周围山水景色。凤山有“金凤展翅”之称,东面小山似铁锅倒盖,称鼎盖山;向东伸展隔一小海峡山岗称屿仔山;环山下是方圆22km2的品清湖,当霞光映照时,它宛如一面圆镜,山色倒影,蔚为壮观。
红宫、红场位于海丰县城,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年国务院颁布“红宫、红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宫原为明代学宫。于明洪武十二年(9年)海丰知县郑源所建,面积m2。红宫两厢配殿陈列着许多珍贵革命文物,是海陆丰人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见证。红场原为明代“社仓”,清代时称“东仓”,清末倒塌荒为草埔,占地2.2万m2。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彭湃指示在该地兴建“红场”,作为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会场。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湃和红二师等领导在这里召开5万多人参加的“海丰人民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次年元月,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与徐向前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在这里胜利会师。红场内建有彭湃铜像(正面中间碑板铸塑徐向前的题字)和红二师、红四师纪念亭等。红宫、红场现已成为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莲花山是广东四大山脉之一,主峰位于海丰县莲花山镇内,主峰海拔.3m,为粤东第一高峰,周围千米以上高峰有10多座。该地是省级森林公园。园内有多种植物资源,其中有0多种药材,有10多种岭南佳果,有云豹、蟒蛇、麋鹿等10种珍贵保护动物。莲花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现有较大型景区和鸡鸣寺、云莲寺、莲花山度假村、埔仔洞温泉等。有红四师师部旧址、红军洞、红军墓等革命史迹。鸡鸣寺建于岭南四大山脉之一的莲花山脉主峰半山腰上。清康熙三十二年(年),印真和尚择址于莲花山与银瓶山双峰环抱的鸡心石半山腰上建成“山脚庵”。庵堂建成后,庙人常闻半岭鸡鸣声,便取名“鸡鸣寺”。该寺于战争年代被损,至年由港澳同胞、社会民众捐资重建。主要建筑有山门、金鸡报晓大型石雕、公园广场。主体建筑占地m2。大雄宝殿和两边钟、鼓楼于0年重建。云莲寺座落于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m处。该寺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年),清道光十年()重修,年扩建成园通宝殿、荷花池、地藏王阁、慈云宫、钟鼓楼、斋菜馆等。莲花山度假村建在莲花山森林公园内的莲花山主峰脚下的“龙喷须”处。总建筑面积2.50万多m2。接待设施有中式宾馆、西式别墅及餐饮、娱乐、会议商务、健身设施,并已建成莲花山水上乐园、山泉泳池、龙喷须飞瀑景观点,登顶峰的沿途亭台、栈道等景点,是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地。埔仔洞温泉总面积60万m2。温泉园内配套有8个露天温泉泳池、40多套室内温泉池和桑拿中心,还有咖啡厅、餐厅、宾馆、山区特产商场、美容理疗中心等服务设施。
清云山位于陆丰市河西镇西北,定光寺建于清云山下。定光寺原称清云寺,初建于明崇祯四年(年)。该寺是东江地区闻名的佛教古刹。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气势宏伟,占地m2,“大雄宝殿”4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现寺内保存有明清两代的碑记、石刻木雕、石雕等历史宗教文物。年,广东省宗教局批准定光寺设立佛学院(前身叫定光寺僧伽培训班),年改称广东尼众佛学院。学院目前有20多位法师和多名尼众学生。学生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寺院,学院每年对外公开招生1次。学院开设6年制课程,分预科班2年和本科班4年两个级别以及研究生班。学院现建有法师楼、学生楼、教学大楼、图书馆,有可容纳近千人的法堂、斋堂等。这里是国内规模最大、学员人数最多、教学设施比较完善的单一的尼众佛学院。同时,定光寺也成为岭南“一枝独秀”的寺庙和宗教旅游地。
陆河绿色走廊生态旅游区包含黄金坑温泉、鹰嘴峰风光、南天湖和南万红椎林生态公园。陆河南万红椎林生态公园位于陆河县南万镇,总面积16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椎林天然次生林和国家红椎林采种基地,属省级自然保护区。2年被省政府批准确定为广东14个重点旅游扶贫项目之一,并成为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景点之一。景区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红椎古树参天,密麻婆娑,苍翠欲滴,有数人难以抱合、树龄达年以上的红椎王,分布有距今约6亿年与恐龙同生代的“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群落,具有相当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此外,虎级蛙、娃娃鱼等珍稀动物也分布其中。祠堂山形似卧象,高达m,三面巨型石壁裸露,置身其巅,让人魂飞魄散。整个公园山峦起伏、溪流蜿蜒、水声潺潺,山间急流飞瀑,怡似银线落九天,野菊、石榴、山茶、幽兰等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十里飘香,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山水风光图画,公园四季常绿,气候宜人,是人们避署、休闲、探险、返朴归真、寄情山水的好去处。近年来,陆河南万红椎林生态公园在陆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以及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森林生态旅游为特色,以山水闲情为主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已建成公园停车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游览小道、观瀑亭、观椤亭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并初具规模。
陆河瑞龙娱乐城位于天然河道螺河旁,占地面积10万m2,建筑面积1.2万m2。是香港昌业体系有限公司兴办的旅游企业。娱乐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设施配套。娱乐城内建有可供百人入住的别墅楼,有可供规格较高的会议楼,有农业观光、水上娱乐和室内娱乐项目。配套设施有:芒果园、荷花池、游泳场、烧烤区、龙珠堡餐厅、地下歌舞厅、钓鱼台、罗马长廊、骑马场、客家茶寮等,还有关帝庙、天后宫、祖庙等观光朝拜点。这里山上有鸟鸣,水上有船漂,地上有马跑,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休闲场所。
海丰县城的五坡岭是宋代大忠臣文天祥落难的地方,这里有建在昔日文天祥落难处的纪念亭“方饭亭”。南宋景炎三年(公元年),任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文天祥率兵抗元,因势不能敌而兵退海丰,屯兵海城的五坡岭,那天正值开饭时间,宋军升火做饭,元兵望烟而至,宋军来不及防备,文天祥不幸被俘,后来被押往元京杀害。“方饭亭”是一座红砖绿瓦的亭子,亭子里套着个小亭,小亭中立有文天祥画像的石碑,画像两旁有“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的对联。亭下有块石碑刻着“一饭千秋”四个大字,道出了在这里发生过的悲壮故事,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和忠肝义胆的精神。
观音岭位于陆丰市碣石镇北与金厢交界之处,因岭上有观音禅淙堂(水月宫)而得名。岭下海滩长达8km,海中距岸m处水深才1.5m,距岸m处水深2m。沙白、水清、浪小,是一个理想的天然游泳海滩。岭前奇石众多,有周恩来、叶挺当年抢渡香港下海处的龙石,汕尾市境内最大的摩岭刻“镇海石”。明钦差大臣成大猷、郑岳山刻“镇海石”、“扬威止水”于镇压海石上。该处以“神、海、沙、石”兼备而闻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于石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