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26日,一列列“爱心专车”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出发,将赴粤返岗务工人员平安快捷地送达江门、广州、中山、东莞、深圳等5个站点。“受疫情和交通的影响,这两年来我们出去打工很不方便,感谢政府帮助了我们。”赶上了头一批专车,来自西林县八达镇的小唐开心地说。
开通赴粤返岗务工爱心专车,是深圳市罗湖区对口帮扶西林县劳务协作的措施之一。一批批务工人员顺利返岗,脱贫劳动力继续通过务工实现稳定收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自年以来,罗湖区与三个县市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全面对口帮扶汕尾陆丰市及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陆丰26个贫困村,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
5年过去,罗湖在资金输血、产业造血、畅通循环活血、民生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三县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携手奔向小康路,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截至目前,陆丰26个省定贫困村及其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年以来累计脱贫户人;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分别于年4月24日、年11月20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脱贫摘帽。
培育产业造血共建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制造基地
走进陆丰市碣石镇的海洋工程基地产业园的加工车间,一台台机器快速运转,当地工人小郭双手佩戴橡胶保护膜,正专心在织布表层涂抹黏液。这份工作离家近,每月能有余元工资,这让他很满意。
因地制宜,做出特色,是产业扶贫的关键。陆丰濒临南海,海岸线长公里,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基因。罗湖聚焦“新基建”,与陆丰市共建海洋工程基地产业园,计划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制造基地,建设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基地引进中广核海上风电项目,配套引入苏州长风、江苏中天科技、中山明阳智慧、天能重工等上下游企业;规划建设风机综合厂、塔筒厂、导管架厂、海底电缆厂等项目,并配建深水码头,产业链初见雏形。该项目预计产值近亿元,可解决当地就业余人,整体建成后解决当地就业将翻一倍。
湖东镇竹林村在一片撂荒地上,规模种植板栗南瓜,开荒首年获得20多万元收入;南塘镇溪南村建设“双番基地”,带动28户贫困户投入发展农业生产;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南塘镇乌石村集中种植芝麻超过亩,实现了产业规模化……
此外,罗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帮扶模式,在26个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落地或实施主导产业26个,成立2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实现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6个贫困村每年集体收入8万元。
罗湖区还支持隆林和西林发展千亩桑林、万亩西贡蕉,发展养蚕、砂糖桔、黑猪等特色种养产业;援建扶贫车间12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脱贫增收。“现在养蚕平均13—17天就能收成一次。挣钱快了,能供两个孩子读书,怎么不高兴?”隆林县克长乡猴场村养蚕户牟定笑着说。
一座座产业园拔地而起,一间间扶贫车间开到了田间地头,特色产业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5年来,罗湖区不但通过财政“输血”,累计安排给对口帮扶地区9.63亿元帮扶资金,更以产业扶持政策为导向,帮助当地引进企业落户投资,培育形成稳健、良性的“造血”能力,建立持续稳定的长效脱贫增收机制。
畅通循环活血帮助销售扶贫产品3亿余元
“在商场里看到广西来的原生态食材,感觉有点惊喜!”在华润万家春风店,市民邵阿姨在“罗湖区消费扶贫中心”档口,买下了一只广西土鸡,准备回家炖汤。
年8月,“罗湖区消费扶贫中心”在华润万家春风店正式揭牌运营。西林姜晶、龙滩冷水米、西林茶籽油、隆林板栗……通过消费扶贫中心,千里之外的田间好物,更迅速地端上了罗湖人的餐桌。
作为商贸业大区,罗湖发挥优势,会同隆林、西林加强扶贫产品建设,通过“政府部门+商贸行业+社会企业”形成消费扶贫合力新格局。
如何让扶贫产品“走出去”,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罗湖区一方面引导辖区农业龙头企业赴广西隆林、西林考察洽谈合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推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化、集约化;另一方面,支持广西两县农副产品冷库设施建设,帮助打通冷链物流环节“最后一公里”。
去年5月12日,罗湖区区长刘智勇携手西林县县长欧阳可爽,远程连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长杨科,一起在拼多多平台上参与直播,用接地气的网络语言,向全国网友推介隆林、西林两县扶贫产品。
数据显示,当天观看人次累计万,隆林、西林网上店铺粉丝数增长20倍,实现销售额比日常最高值增长12倍以上。其间,罗湖区还为两县安排万元专项资金,在电商平台发放扶贫消费券。
此外,罗湖区与华润万家、麦德龙、苏宁易购、友宝等大型商贸企业合作建设罗湖消费扶贫中心等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推动辖区企业与隆林、西林两县签署一批消费扶贫框架协议、扶贫产品购销合同。
年,罗湖区累计帮助隆林、西林两县销售扶贫产品2.42亿元,帮助陆丰销售扶贫产品万元。
除了农产品,罗湖区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走出去”,增强对口帮扶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两地合作在隆林县成立全国首个粤桂扶贫劳务协作中心,并建立了罗百就业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