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陆丰特产
陆丰旅游
陆丰房产
陆丰天气
陆丰新闻
陆丰招聘

关于龙川,你知道多少史上最全特辑,收藏

关于龙川,你知道多少?

龙川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东连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年末,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24个镇、个村,总人口95.6万人,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2.7万人。

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之称。龙川县是客家古邑,龙川县通行客家语。

龙川县

中文名称:龙川县

外文名称:longchuan

别名:客家古邑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东·河源

下辖地区:辖24个镇

政府驻地:中山东路20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95.6万人(年)

方言:客家语、水源音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等四都鹿湖禅院霍山等

火车站:龙川站龙川北站

车牌代码:粤P

耕地:2.92万公顷

行政代码:

1

历史沿革

历史综述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年的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据龙川旧志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

建置沿革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秦置龙川县。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县名由此。

据记载,在新石器时代,龙川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嶅山分注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

置县初,疆域辽阔,其中包括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全境,以及新丰、海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区。

汉高祖十一年(前年),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武帝元鼎六年(前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八年(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吴黄武元年(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年),吴分南海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永安七年(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年),南海郡析置东官(东莞)郡,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废帝大和元年(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

南宋年间(~年),撤雷乡并入龙川县。南齐永明元年(年),龙川析河源、新丰县。南梁天监二年(年),析南海置梁化郡。龙川县析置雷乡县,均属梁化郡。

隋开皇九年(年),置总管府于龙川。隋开皇十一年(年),总管府迁于归善,龙川并入河源县,雷乡并入兴宁县。炀帝大业元年(),废循州置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年),废龙川郡复循州。贞观元年(年),置岭南道,循州属之。天授二年(年),废循州置雷乡郡、复雷乡县。天宝元年(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年),废海丰郡复循州。

五代南汉刘龑乾亨元年(年),循州析置祯州,循州治所迁设雷乡县(今龙川佗城),州县并存,仅辖雷乡县。

宋开宝四年(年),设置广南东路,撤雷乡复龙川县、属循州。宣和二年(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绍兴三年(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

元至元十三年(年),废广南东路设置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循州改路,治所仍设龙川城(今佗城),至元二十三年(年),循州路降为散州,龙川属循州。

明洪武元年(年),设置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府,循州仍存,龙川属循州。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洪武九年,广东行中书省改为广东布政使司,龙川属惠州府。武宗正德十三年(年),龙川析置和平县,均属惠州府。至此,龙川疆域成定局无变化。

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

清雍正九年(年),龙川属惠州府。光绪元年(年),设置惠嘉潮道,龙川仍属惠州府。

民国2年(年),废广东布政使司和惠州府,设置广东都督府潮循道,龙川属之。民国15年,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民国20年,属广东省东江绥靖专员公署。民国26年,属

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翌年,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8年,属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年至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管辖。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专员公署,分设惠州、河源、汕尾、东莞4个市,龙川隶属河源市管辖。

2

地理

位置

龙川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地跨北纬23°5′57″——24°47′03″,东经°03′13″——°35′18″之间。东连兴宁、五华,南邻河源,西接和平,北界江西定南、寻乌。全县总面积余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绝大多数为汉族,县治设于老隆镇。

山脉

龙川县主要山脉为霍山。霍山,方圆10公里,海拨米,属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霍山以它奇特的山形,清幽的岩宇,悠久历史而著名,被誉为“朝在罗浮暮在霍”。以其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早已闻名遐迩,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

水文

地下水

地下水分为深层和浅层,深层地下水因资料欠缺,难以分析计算。经查明:本县浅层地下水约占径流址的25%,为5.89亿立方米。

据年有关部门测定,本县地下水分布情况为:下半县佗城一带的流量为每小时18吨,中半县黎咀一带的流量为每小时7.7吨至14.4吨,上半县上坪一带的流量为每小时12.26吨。

地表水

县境内大小河流共15条,主要河流有东江水系的东江河,韩江水系的铁场河、鹤市河。

东江河水系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山和江西省安远县大岭嶂,称寻邬水、安远水。本县流域面积0.41平方公里,流长公里。寻邬水流经上坪、麻布岗、岩镇、新田、赤光;安远水经江西定南后,流经县境的细坳、贝岭、郑马。两支流汇合于枫树坝库区再流经黎咀、黄石、东水(和平)、四都、丰稔、附城、老隆、佗城等区镇,在佗城胜利村虎头岗注入河源县境。

东江多年平均径流董62亿立方米,最大洪流量每秒1.02万立方米,老隆水位达海拔73.37米,出现于4年6月17日,最小洪流量每秒7.9立方米,出现在3年6月2日。

东江在县境的集雨面积为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一)小金水: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担竿嶂,从上坪的茶活流入本县渡田河汇入寻邬水。县境集雨面积45.1平方公里,流长8.9公里。多年平均径流童每秒6.67立方米;(二)流田水:发源于上坪黄背坳,从梅里坝流入寻邬水,集雨面积.5平方公里。河长31.7公里,多年平均径流董每秒4.8立方米;(三)沙洲水:发源于上坪野猪嶂,从麻布岗赤石渡流入寻邬水,集雨面积平方公里。流长25.5公里。多年的平均径流童每秒7.89立方米;(四)安远水:又名贝岭河,发源于江西省大岭嶂,在细坳流入县境。经贝岭、岩镇在合河口与寻邬水汇合,县境集雨面积平方公里,河长33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58.69立方米;(五)黄麻布水:发源于本县金石嶂,流经细坳、贝岭。从西桥流入安远水,集雨面积.8平方公里,流长3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3.58立方米;(六)车田水:发源于大帽嶂。经车田流入枫树坝在斗标流入东江,集雨面积平方公里,河长28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3.14立方米;(七)小庙水:发源于黎咀牙沙嶂,经龙母、丰稔,在黄塘水流入东江,集雨面积.9平方公里,河长31公里。

集雨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下的还有老隆两渡河,流经附城莲南的义都河等。

韩江水系韩江上游的铁场河,属韩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回龙的丫髻寨,流经回龙、田心、龙母、铁场,在鲁占出境,入五华县合水与龙川鹤市河汇合,集雨面积.2平方公里,河长48.7公里。较大支流有4条:田心水、洋田水、谷前水、洋贝河等。雅寄河发源于紫市七目嶂,流经紫市、鹤市、通衡、登云,在石来口流入五华县歧岭镇,流经县境内35.2公里。

气候

龙川县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8℃,历年降雨量平均.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

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脊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则受锋面低槽、季风低压,热带气旋所影响,盛行西南、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县站累年平均气温21.0℃,年雨量.3毫米,年日照.5小时,无霜期天,这种呈温和、雨量充足、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季风明显等特点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喜温作物和双季稻的种植。由于南北跨度大,且地形多样,气候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差异也明显,农业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发生,春季的低温阴雨、5—6月份的龙舟水、夏季高温、秋末的寒露风、隆冬的低温霜冻、春季和秋季的干旱、夏季的局地雷雨大风以及暴雨等气象灾害常给各地工农业生产带来比较大的危害。

3

资源

植物资源

本县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木本植物约多种,以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杉、松、障、山茶、大戟、柿、漆树、蔷薇、金缕梅、杜英、楝、竹科等)为主。经济价值较高的何壳斗科的椎、椆类,樟科的檫树、香树、黄樟,杉科的杉树,松科的马尾松,李科的积扭,漆树科的酸枣,石楠科的楠木,紫咸科的泡桐,山茶科的白荷、赤荷,毛科的毛竹,楝科的苦栋树等。

其它陆地野生植物有多种,主要有山苍子,黄端木、猴耳环、乌药、春花、桃金娘、野牡丹、紫金牛、鸭脚木、五加皮、了哥王、毛冬胄、岗茶、女贞、算盘子、葫芦茶、山芝麻、半枫荷、映山红、羊角扭、土茯苓、玉叶金花、鸡屎藤、巴戟、野葛、鸡血藤、金银花、过山龙以及芒箕,铺地松、铁线蕨、乌毛蕨等。

动物资源

本县野生动物,多产于细坳、上坪、贝岭、麻布岗、新田、岩镇、黄石等山区,主要有兽类、飞禽类和两栖爬行类。

兽类有野猪、野山羊、山牛、豪猪、黄凉、狐狸、猫狸、野兔、野狗、松鼠、黄鼠狼、野鼠、穿山甲、果狸等。

飞禽类有麻雀、禾花雀、山雀、喜鹊、长毛鹊、燕子、乌鸦、鹞、老鹰、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伯劳、杜鹃、黄莺、斑鸠、八哥、画眉、翡翠、米鸡、鸬鹚、白头翁、公雕、白鹤,野鸭、白鹩、雉鸡、竹鸡、屎缸鸣、五色鸟、赤哨、回归鸟等。

两栖爬行类有甲龟、乌龟、金钱龟、螃蟹、舞蛙及各种蛇类。

水资源

龙川水力资源丰富,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33亿立方米。丰水年为35.23亿立方米;平水年为22.18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2.83亿立方米。据年统计,全县水力资源用论蕴藏量41.39万千瓦,可能利用开发最27.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18.24万丁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4

区划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公元年(东晋咸和六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

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镇、田心镇、龙母镇、上坪镇、回龙镇、铁场镇、四都镇、义都镇、细坳镇、岩镇镇、黎咀镇、车田镇、新田镇、附城镇、黄石镇、丰稔镇、鹤市镇、锦归镇、黄布镇、麻布岗镇、紫市镇、登云镇、贝岭镇、赤光镇、通衢镇、佗城镇。

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回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郑马、岩镇、新田、石坑、锦归、附城、义都、谷前、麻布岗、枫树坝)。

年,将全县个村民委员会减少至个。

截至年12月31日,龙川县辖25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逥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岩镇、新田、附城、义都、麻布岗)。县人民政府驻老隆镇。

5

人口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人,其中:老隆镇人、附城镇人、义都镇人、佗城镇人、鹤市镇74人、黄布镇人、紫市镇38人、通衢镇人、锦归镇人、登云镇人、丰稔镇人、四都镇人、铁场镇人、石坑镇人、龙母镇人、田心镇25人、黎咀镇1人、黄石镇人、赤光镇人、回龙镇6人、新田镇人、车田镇人、郑马镇人、岩镇镇人、麻布岗镇人、贝岭镇人、细坳镇人、上坪镇人、枫树坝镇人、谷前镇人。

6

交通

至建国前夕,龙川县境公路里程较少。陆路运输除少数汽车、人力车运载外,大部分靠人力肩挑背负;水上运输较为繁忙。

建国后,本县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构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客货运输体系,形成由水运、公路、铁路组成的城乡交叉运输网。至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公里,等于年的8倍;有客车、货车和小汽车辆,为年机动车36辆的16倍之多;年货运量3万吨、客运量万人次。水运业有国营、集体、个体运输船艘、匹马力、吨位,水运公司年货运量8万吨。县境内有铁路线38.65公里,年货运量34.8万吨,客运量万人次。

高铁:根据线路规划,我市将在和平、龙川、东源、市区设高铁站点,分别为和平西、龙川西、蓝口西、河源东四个新建车站。

国道线、省道线贯穿全境,属一、二等级公路。全县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里程为8.7公里。

河(源)梅(州)高速已建成通车,并在县境内设有三个互通立交出口。

纵贯中国南北九省的京九铁路与贯穿广东省东西的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并设立大型编组站(龙川北站)、粮食储备站、机务段、通信段,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7

社会

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有完全中学九间、职业高中一间,初级中学和完全小学遍布各镇各村,“普九”工作于年经省验收达标,历年高考成绩名列河源市前茅。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拥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办有山歌剧团、杂技团和民乐团;卫生保健机构健全,县城有医院3间,各镇均医院1间;体育场馆设施完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是“全国体育先进县”。

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县,基本形成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数据宽带化、网络规模化、通讯多样化的现代化通信格局。县内电网与全省电网相联,建有6个11万伏安的变电站和1个22万伏安的输变电站,电力充足,供给正常。县城拥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可以满足县城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县城沿江路、隆兴路、人民路和东风路的改造全面完成,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8

经济

农业

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业,本卷专述种植业。

龙川地处丘陵山区,山多田少,光、温、水条件较好,具有发展种植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年以前,神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年底以后,农村多种经营发展较快,种植业比重下降。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7%。

建国前,一家一户经营,无力改变生产条件,耕作制度落后,洪、涝、旱、病虫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极低。贫苦农民仅能半饥度日。民国32年(年)统计,全县年产稻谷3.02万吨,亩产78.5公斤。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革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兴修水利,治山、治水,改造山坑低产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推广农业机械和科学种田。农业生产虽然经受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产值仍然逐年上升。特别是年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按劳分$的原则得到真正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年,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1%。其中种植业产值.8万元,比年增长.3%,比年增长19.7%。

工业

龙川早在宋、元时代,已有陶瓷、纺织、造纸、造(木)船等手工业。明、清时期,采矿、冶炼生产和竹木、藤草、铜器、鞋革、车衣、食品加工业具有一定规模。民国期间,各种民营个体手工业比较普遍,生产品类较为广泛,其中佗城草席、贝岭东庄纸、老隆皮枕头及牛筋糕等产品颇有名气,畅销县内外。

建国后,龙川工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国营、集体和个体工业遍布全县城乡,主要有电力、森林工业、采矿、冶炼、铸造、造纸、造船、印刷、化工、食品、饮料、建材、日用陶瓷、酿酒等工业。年,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55个(含省办1个,地区办2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个(县办10个,区镇办个),其他工业企业个(乡村办个,农村合作办个,农村个体办个,城镇办3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人,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人(其中区、镇工业企业职工人)。年工业总产值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08亿元的40%,比年万元增长29.2倍。

9

文化

语言

龙川县主要流行客家语,水源音主要分布于南部的老隆、佗城、附城、义都、四都、鹤市、通衢等处于东江两岸的乡镇。

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万人。其中国内万人,国外有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年间。

节日习俗

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10

旅游

概况

年全县实现旅游服务业日趋活跃。通过资源整合,有序打造生态游、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业,明骏知青村旅游度假山庄已竣工试业,佗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力度加大。霍山风景区、佗城学宫、越王庙、百姓宗祠等景点接待游客人数保持增长势头。全县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亿元,分别比增4.5%和-1.5%;积极落实“家电下乡”补贴等扩大群众消费需求政策,销售各类产品台(件),实现销售额.1万元。商贸物流、酒店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亿元,比增17.3%。

景点

佗城

佗城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龙川县南部。西南毗邻河源市的柳城,蓝口,叶潭等镇,东北与本县的黄布,附城,鹤市等乡镇接壤,西北连义都镇。总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人,距河源市区99公里。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有广东四大河流之一的东江,从东北向西南斜穿而过,河两岸多为狭窄的平原谷地和丘陵地带。西北部多山地,与本县义都镇交界的大帽山,海拔5米,为本镇最高峰。其余地区多为丘陵地带。镇政府所在地佗城,座落在本镇的中心,西南距广州公里,东北距龙川县新县城劳隆镇10公里,北枕险峰连绵的熬山,南频奔腾不息的东江,国道自西向东横贯北郊。这里自古以来是往返粤中,兴海,赣南乃至闽西之间的必经之处,为东江流域兵家必争之地。

燕仙岩

燕仙岩又名燕子岩,位于龙川县贝岭镇上盘管理区境内的一座大石山上。石山孤峰中悬,石梯入云,奇花异兽,风景清幽美丽。岩洞天成,泉水从石壁缝隙滴落,滴石成井,井水清洌甘甜。岩洞左边靠近石壁处有一石床,名曰:“仙人床”。据考古工作者的考察分析,极有可能是古人类穴居之处。

下塔

下塔位于田心镇塔峰村,宋代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年)创建,明万历乙已(1年)重修。至今已有年历史。塔身铭文砖有“宣和二年庚子”字样,下塔为平面四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5米。塔外观黄灰色。花岗岩条石垫基,以上皆用砖砌。首层边长4.4米,西面辟一门可入塔腔,其余三面为假门。二层以上空心无梯,四面皆作假门。塔身外壁不设平座,不设斗栱,仅以棱角牙子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各层收分较大,呈锥形向上。此塔在粤东古塔中为唯一平面四角宋代砖墙。

鹿湖

鹿湖生态旅游区坐落于千年古县——广东龙川县四都镇新川村,距县城仅22公里之遥。鹿湖生态旅游区是集观光娱乐、骑马竞技、疗养避暑、休闲度假、入庙朝圣、古迹遗风、会议接待、生物考察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千年宝刹鹿湖禅寺就于景区之中。有“寂静山乡、佛门净土,世外仙境”之美誉。该景区是按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建设。

龙潭寺

龙潭寺座落于广东省龙川县义都镇风水宝地龙潭。此处风景如画,独占龙川八景中的两景,享有“龙潭瀑布”、“嶅峰雪霁”之称。龙潭寺历史可追溯至二千二百年前,前身乃赵佗书院,北宋年间改建为寺庙,清顺治年间扩建重修,期间香火鼎盛。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得于恢复重建。该寺是一座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该市比较有名的佛教场所。

霍山

霍山位于田心镇,毗邻兴宁、五华,距龙川县城47公里,距河源市区公里,方圆10公里,海拨米,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属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为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霍山以它奇特的山形,清幽的岩宇,悠久历史而著名。山里三组峰峦组成一个体,傍无延缘,气势磅礴,奇峰突起,峭石峥嵘,百态千姿,景色秀丽。山上泉水清洌甘甜,久旱不竭。东峰之下,一湖环山,湖光山色,美尽粤东,全山计有二十七岩、四十八峰、十一泉池、八大洞府等名胜古迹。诸胜中尤以霍山十景为最。这十景是:船头观日、玉麟玩月、酒瓮凌云、雄师吼龙、横岩傲雾、一线曙光、砻盂接佛、七井仙泉、沙僧拜寿、铁拐挑葫芦。

11特产

霍山云雾茶,霍山茶场位于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风景区旁的谷坑塘水保站周围,是霍山云雾茶的名优茶基地。霍山云雾茶采用头春嫩芽制作而成,汤色清澈,清香甘滑,品味独特,历史悠久,早在宋朝,苏轼赞道:"品尽名山茶万壶,不及霍山云雾香"。近年来,霍山云雾茶荣获龙川县政府优秀产品奖,河源市旅游推荐产品奖,中国绿色产品奖,中国著名品牌奖,中国消费者首选畅销品牌奖等殊荣。是广东省河源商会、全球龙川同乡会指定用茶。霍山云雾茶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霍山茶场坚持做无公害原生态茶为原则,以霍山云雾茶爱好者满意为宗旨。

龙川矿泉水

龙川矿泉位于龙川县黎咀镇,距九龙湾的金龙滩1公里。龙川矿泉早在六下年代便裴声中外,其神奇的保健和治疗效果举世无双,有口皆碑,被誉为“稀世珍泉”、“神仙水”、“东方维希”、“不二泉”。传为九龙湾的九神龙为解除百姓疾患痛苦而酿造。龙川矿泉源自地壳深处三千米,无任何工业污染。经国家轻工部科技研究鉴定,泉水中除含有适量的钾、钠、钙、和天然碳酸气外,还含有镁、铁、镉、锌、锶、锂等待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含任何有害物质,是地球上稀有而珍贵的保健和医疗矿泉。无数患者临床验证:此泉对胃炎、便秘、各种皮肤病和风湿病、关节炎、神经痛、腰肌劳损、早期高血压、早期动脉硬化、心肌炎、尿道炎、尿道结石、肾炎、肝炎、胆囊炎、妇科疾病和新陈代谢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痛风症)等有神奇的治疗效果和预防作用。年获全国旅游商品金奖;年被指定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选用饮料。可以断言,哪一天中国乃至世界举行天下名泉评选,以对人体的功用大小制定标准,综合评分,则“天下第一泉”桂冠,非龙川矿泉莫属。

龙川黎咀梅子山脚断裂泉。该矿泉由梅子山地下米深处的断裂层自然喷出,喷泉周围一带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山花遍野,方圆五十多公里内无任何工业污染。该矿泉年自涌量达27万吨,其水质、流量、温度三十多年一直保持不变,极其稳定。经国家有关部门和矿泉专家鉴定属碳酸钠泉,含大量的天然游离二氧化碳和钾、钠、钙、镁、锂、锶、锌等人体必需的十多种矿物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口感,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珍贵的矿泉资源之一。年初法国佩里埃德希尼布矿泉公司的专家慕名来到龙川取样研究,他们的化验评价是“龙川矿泉水钠基碳酸盐含量高,它与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法国维希圣约尔矿泉水属同一家族”。经过多年的饮用证明,除一般的消暑解渴之外,还具有健胃消滞、调节肌体的酸碱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用,特别是对人体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的理疗保健效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保健饮料。“霍山矿泉”系列产品一向以其天然优质著称,被国家誉为“中华之最”;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代表饮料;被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饮料;先后荣获国家部级、省级金奖、银奖等三十多项,成为多年来河源地区最畅销、最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多等地。

龙川牛筋糕

传说:从前,龙川县山区曾出了一件怪事;有个喜欢玩魔术的人转行做糕点生意,为了招徕顾客,他赶着一头大水牛上街,自已腰间持了一个小布袋,便沿街大声叫卖“牛筋糕”。街上很多人都好奇地围上来,看到底什么是牛筋糕。有人要向他买牛筋糕,另一只手便从牛肋下拉出一条长长的“牛筋”来,交付给顾客。对于他这奇妙的一手,人们看得目瞪口呆。那些买了牛筋糕的人,也不知这些糕点是真是假,便把它一截截掐出来,分给众人吃。众人吃了,无不啧啧称赞,都说这牛筋糕香腻清甜,软而不粘,爽而不脆,别有风味。从此,牛筋糕在龙川县出了名,那个玩魔术的人也不用再赶牛上街叫卖了,而在镇上专门开设了一间牛筋糕店,从此生意兴隆。其实,龙川牛筋糕并非耍魔术弄出来的,那个魔术师从水牛里“抽筋”只不过是一种做生意的手段。工艺:龙川牛筋糕是用地地道道的龙川优质糯米粉混和几种糖类合制而成的。它制作工序多,技艺要求精细,从磨粉到上糖再到蒸煮成糕,比一般糕类的制作时间要长一倍多。

龙川双峰柿饼

龙川柿饼是龙川县的送礼佳品,远销广州、港澳、南洋、欧、美、日本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畅销欧洲战场,充作干粮。龙川柿饼分牛心柿和火柿两种,牛心柿核小,产量低,火柿核大,产量高。龙川柿饼质地透明,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润肺、补血、健胃、止咳等药理功能。

龙川高山茶油

高山茶油,是选用于粤东山区龙川县黄石镇优质油茶果,经传统的民间工艺结合现代的科学方法精制而成。高山茶油天然清香,属于不干性油,不含胆固醇,不含黄曲霉素。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油当中,其碘值最低,所以其液体油性最稳定,不易氧化。

高山茶油,长期食用证明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肠胃病、肝病和肥胖症起到一定疗效。由于高山茶油的特性,用于食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煎炸食品,其颜色鲜黄,香酥可口,不易氧化变质。

龙川车田豆腐

车田豆腐产自于河源龙川县车田镇,采用东江上游天然山泉水以及当地的绿衣黄豆配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有石膏豆腐和盐卤豆腐两种,是客家豆腐之极品。车田豆腐独具特色,盛名经久不衰。豆香扑鼻,嫩滑爽口,清淡中暗藏鲜美。古代曾有人云:豆腐好吃数岭南,岭南豆腐看东江,东江豆腐数车田。也有人拿车田豆腐作诗曰:车田山水车田情,车田豆腐魂牵连,欲把豆腐比西子,蒸煎酿炸皆上品。

龙川枫深腐竹

在龙川佗城枫深村的背后,有一座高山叫青塘崆山,山上有一股清泉水源自于壮丽的嶅山,青塘崆山虽较高,但绿树成萌、山花遍野、碧水涓涓,方圆几十公里均无工业及垃圾污染,山泉山便从高高的山涯隙间缓缓流出,水质清澈如镜、无臭味、无菌,常年自流量稳定不变。有一村民告诉记者,关于青塘崆水有一传说。很早以前,来自壮丽嶅山的清泉水就在青塘崆山上细水长流,当地群众上山砍柴或在田间劳作时,如感到饥渴,到山脚下或山涯间的清泉水边喝上几口,该清泉水阴凉、清甜不仅可以解渴,也可充饥。特别是稻田间所种的稻谷,只要引用了青塘崆水,那这年的稻谷肯定能取得大丰收。后来,青塘崆水的功效一传十、十传百,有的村民不辞辛苦地将清泉水担回家享用,甚至有的村民在青塘崆山脚下开垦土地,引进该水种上庄稼。

由于清泉水的缘故,枫深村一直以来都有加工制作腐竹习俗,但质量上不去,形不成规模,只是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早些年,一位五华籍女子嫁进枫深,偶然发现青塘崆上的清泉水,她想:如果将枫深水与家乡传统的腐竹手工技术相结合,制作出来的腐竹是否会更好吃呢?带着这一试想,五华女子特意提着一桶青塘崆泉水回到家乡。在五华,她将两者科学性地相结在一起,几次试下来发现,咦!清泉水制作出的腐竹不错啊!得滑、耐煮、味甜,甚至比五华当地的腐竹更有豆味,更有嚼劲。于是,她带着家乡传统腐竹生产技术和信心又回到枫深。刚开始,她自已投入2万元开始做腐竹,制作好以后,她拿到市场上卖,反响不错。她又横生一计:按照目前的市场销售量,如果当地村民都会做腐竹,形成一定的规模,办起腐竹厂,不是既可以物尽其用,又可以将传统技术发扬光大吗?她将想法告诉了枫深村委。该村委在听取了她的建议后,多次专门组织开会分析商量,最后决定在枫深村开办一个腐竹厂。去年11月份,枫深村投资30多万元兴办起面积达平方米的腐竹副食加工厂,不仅解决了该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让该村的集体经济年年攀升,使该村成为了龙川县第一个人人有股份、按股分红的村组织。现在,该村已月44户人家正式投入到腐竹加工生产行业当中。现在,村里的四个分厂每天可生产达公斤的腐竹产量,一个月往外固定销售就可达0斤,专销售到河源市区、惠州、东莞的特产专卖店和龙川县城各家超市、大大小小的饭店,不时也有不少前来专门订购腐竹的商家。“一到节假日,我们的枫深腐竹就供不应求,很多本地人外出打工、探亲都会稍上几袋腐竹做为特产给亲朋好友带去。前些天我将几百斤的产品运到河源,仅仅一个早上就销售一空。随着枫深腐竹的名声大噪,我们村委也正在考虑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不仅让村民的腰包涨起来,也让他们彻底富起来。”枫深村委徐书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为了保护枫深腐竹产品品牌,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他们正式将枫深腐竹命名为“赵佗牌腐竹”。经国家工商局部门注册批准和专家质量鉴定后,“赵佗牌”腐竹完全符合副食品卫生标准。

龙川银鱼

龙川银鱼产于无污染的广东龙川美丽的清山湖(枫树坝水库),素有“水中软黄金”之称,是龙川县畜牧水产局引进“银鱼在广东唯一繁育成功”的科技成果,银鱼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十三种氨基酸,是人体营养滋补之王,男女适合,老少咸宜,美味可口的绿色食品。食用方法: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可蒸、炸、炒、煲汤等。品质等级:一级产地:龙川县枫树坝水库,保质期六个月。

龙川桂林茶

桂林茶是在海拔0米绿色环境里生长,位于龙川大帽山下,是粤东北区一大名茶,历史悠久,畅销国内外。桂林茶茶色清澈淡绿,香味浓郁、有抗氧化、清凉解毒、防脂、抗癌、抗衰老等功能。茶叶中的多酸类、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等各种成份,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功效,是当今钟情生活享受和潮流消费的世人真诚之佳品。

上坪金桔

龙川县上坪镇金桔总产量可达0吨/年,目前远销上海、浙江、香港及深圳、东莞等地,成为上坪农民的“致富果”。上坪金桔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甜酸度适中,营养价值高,耐贮藏,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注册了“金丰”牌商标,并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据了解,该镇为优化金桔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于近年引进了新品种——脆皮金桔。该品种果大皮脆,油胞小而平,无核,品质更优,风味更佳。目前,该镇正在推广种植这一品种。据了解,上世纪20年代初,当地就引进试种金桔。经不断培育和改良后,目前金桔种植面积达1.05万亩。该镇因此成为广东省金桔种植面积最集中的地方。据有关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上坪金桔生产已有一定规模,产品不愁卖不出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和缺少中间服务组织、生产与销售方面组织化程度不高等。业内人士建议,果农应该继续提高生产的标准化程度,疏通信息渠道,以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龙川茶树菇

龙川盛产茶树菇。茶树菇又名茶新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其味美,柄脆,香浓纯正,为宾馆,家庭宴席高级保健食品。茶树菇隶属真菌门,又名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柱状环锈伞、柳松茸等,原为江西黎川境内的西域乡、东堡乡等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数量极少,主要要分布在江西、福建、云南等地。现在,经过优化改良的茶树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茶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药害,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纯天然食用菌。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其药用保健疗效高于其他食用菌。它味道鲜美,用作主菜、调味均佳;且有滋阳壮阴、美容保健之功效,对肾虚、尿频、水肿、风湿有独特疗效,对抗癌、降压、防衰、小儿低热、尿床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功能,民间称之为“神菇”。

龙川车田糍粑

糍粑这种风味小吃在客家地区几乎无处不有,因其松软嫩滑,是当地人茶前饮后的点心首菜,也是人们馈赠亲朋的礼品,集市大街小巷以及农村小店均有摆卖。河源地区的糍粑以“车田糍粑”最为出名,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车田糍粑”有三大特色:一是松软甜美,富有弹性。当地有句口头禅:“糍粑过小泡过大。”意思是说,车田糍耙在入油锅煎炸时,往往膨胀成很大的囊泡,甚至大过糍粑本身。此说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车田的油炸糍粑确实有不少大囊泡,说明车田糍粑松软,富有弹性。二是柔韧爽口,粘性强。当地有一句歇后语:“狗抓糍粑——难脱爪。”狗偷吃食物是先用爪抓的,一旦偷抓糍粑就很难脱爪。说明糍耙韧性强,粘得稠。天津有一种叫“狗不理”的包子,名字虽不雅致,但它是包子中的佼佼者,名驰遐迩。而车田糍粑也有一个不太文雅的外号叫“狗见愁”。其意是指狗见了也发愁,其实狗见了糍粑并不是不想吃,而是怕吃了粘住嘴巴难以下咽。三是香滑可口。糍粑入口香甜嫩滑异常,吞吃全不费力。车田糍粑能有此三大特色,自然有它的一套与众不同的制作方法。首先讲究选料,糍粑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越纯越佳,有的人为求糍粑达到上乘佳肴,情愿费时费工逐一将混杂在糯米中的粳米剔除干净,因粳米性硬不易碓烂。糯米经筛选后提前一天用冷水浸泡,起水后盛入饭甑下锅用火猛蒸。蒸糯米饭讲究“火候”,大火蒸至饭香四溢则开甑取一小勺饭用手指搓捏,若粘性已达到要求便起甑将饭倒入石臼。两人至三人各执一根长柄木槌用力猛碓,各人使尽全力有节奏地边碓边翻动,执木槌的人数九寒天也汗流浃背,每人肩上披着一条毛巾不时抹汗,现在有的人运用机械将糯米饭碾烂代替人力碓炼,但做出来的已不是“正宗糍粑”,而是“糯米饭”,其风味就逊色得多。糍粑有多种吃法,有的把碓好的糍粑做成圆团,将白糖、花生米、芝麻等碾成粉末塞进圆团内下油锅煎炸,使其表面呈金黄色,内为白色,名曰:“金包银”。吃起来香甜满口,松软柔韧,别具滋味。有的先将花生米、芝麻碾成粉末和上白糖或黄糖入锅熬煎成糊状,然后把糍粑倒入糖糊中不断翻动,直到糍粑全身粘满糖糊即起锅趁热吃用。这种糖糊糍粑嫩滑爽口,香甜适宜,不燥不热,最适合老年人食用。

龙川佗城豆腐丸

豆腐丸曾一度失传在饮食中,佗城人似乎对“酿文化”情有独钟,各类酿食多达20种,如酿豆腐、茄子、香菇等,他们所取原料并非山珍海味,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肉类和瓜果,让人不得不赞叹当地人的手艺精巧。据佗城镇志记载,古时,东江流域乃至粤东北地区就流传着“食在佗城”的美誉。佗城的饮食文化如此丰富,得益于该镇深厚的历史沉积。据说,佗城的“酿文化”正是当时赵佗率军南下后,从中原人包饺子习俗中演变而来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佗城不少习俗发生了变化,豆腐丸也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当地生产制作豆腐丸才重新兴起,成为当地的一个招牌小吃。而今的佗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酿豆腐丸,在佗城街上,专门经营生产制作豆腐丸的餐馆就有10多家。在佗城,豆腐丸做得最好的要数惠和酒楼。该酒楼的黄老板是改革开放后最先开始加工豆腐丸的。据黄老板介绍,年,他和一个姓戴的人合伙开酒楼,而戴师傅做出的酿豆腐丸芳香四溢,爽口脆滑,吸引了众多食客捧场。虽然戴师傅已故多年,但酿豆腐丸的工艺也传了下来,久而久之,豆腐丸声名鹊起,逐渐成为佗城的一道特色小吃。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白癜风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fengshizx.com/lfxw/211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