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附:帛书本)
方言朗读:颜凤泽
方言口音:东海镇
方言字音拼注:
争〔白zên1/文zêng1〕
使〔白sai2/文su2〕
腹〔白bag4/文hog8〕
敢〔白gan2/文gam2〕
(注:经文中方言朗读文白读音是依个人的适宜而撷取。)
①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爱。货:财物。盗:窃取财物。
③见:这里指显示,炫耀的意思。可欲:指可以激发人们欲望的东西。
④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虚:净化。心:古人以心主思维,这里指思想,头脑。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相互竞争的意图。(注:弱者道之用)
⑤敢:进取。为:这里指恣意妄为。
⑥为无为:实行“无为”的原则。治:治理,使天下太平,蕴含着成功的意思。
不推崇贤才异能的人,使人民不会矜世取宠争夺名利;不珍爱稀有难得之物,使人民不会为盗抢劫;不显露引发贪欲的根源,使民心不被迷惑和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净化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温饱的需求,削弱百姓狡诈的心机,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使老百姓保持憨厚纯朴、寡欲的天性。让那些有才智的人不能炫技逞能妄为造事。圣人遵照“无为”的方法治理天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不能够治理的了。
不推崇贤能,让百姓像贝壳一样自我认同(为自己的生命价值而活),使百姓不会逞强好胜、争夺名利;不看重难得之物(使货物没有交易价值),百姓自然不会偷盗;不炫耀可以激发欲望的根源,使百姓心神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净化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温饱的需求,削弱百姓狡诈的心机,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使老百姓保持憨厚纯朴、清心寡欲的天性。让那些有才智的人不能恣意妄为。圣人实行“无为”的方法治理天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不能够治理的了。
相关内容链接:
《道德经》(传世本)第1章
《道德经》(传世本)第2章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白癜风康复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