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带计划”?
事情是这样的,要从近日广东颁布的“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说起。
12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年)》,范围包括广东总面积约12.0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以及广东其他地区为沿海经济带的联动区域。广东将实施共个项目,总投资约3.5万亿元。
目标:
到年,推动沿海经济带形成科学有序的空间开发格局、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枢纽门户、极具魅力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
到年,沿海经济带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陆海统筹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更具活力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和国际先进、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特色彰显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简而言之:“海带计划”。和城市之间的“一衣带水”关系差不多意思,以“沿海为带”多个城市融合为一,分工合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被重新激活。
在“海带计划”,被赋能的中山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你会发现:在“海带计划”,每一个功能区的规划和实施,都离不开中山!
“海带计划”都有哪些亮点?
新房君给朋友们梳理了一下提及中山的内容——请一一细看(和你息息相关)↓↓
首先,请看这份规划有毛意义?
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是典型的以沿海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省份。
本规划是综合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重大任务、空间部署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沿海经济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句话:这是关于广东未来12年的发展大计。
其次,中山被赋予怎样的战略定位?
规划提出,进一步提升珠三角片区整体发展能级,培育壮大汕潮揭、湛茂发展增长极,加强两极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增强汕尾、阳江衔接东西两翼和珠三角的战略支点功能,强化中心、支点、增长极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心两极双支点”的沿海经济带发展总体格局。
其中,珠三角沿海片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的沿海地区及佛山禅城区、顺德区和南海区,作为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心区和主引擎,重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
统筹“六湾区一半岛”发展,中山在其中!
以环珠江口湾区、环大亚湾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大海陵湾区和雷州半岛为保护开发单元,串联广东沿海,优化海洋空间分区规划。
规划当中提到的环珠江口湾区,陆域涉及珠海、中山、广州、东莞和深圳5市,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冲积而成的三个小三角洲及珠江口外海的岛群共同组成,是珠江出海口。
构建由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信息产业、港口物流业等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南海油气资源研发战略基地。
重点推进横琴新区(珠海)、前海新区(深圳)、南沙新区(广州)、翠亨新区(中山)和滨海湾新区(东莞)等滨海新区建设,统筹协调新区建设与海域利用。
中山翠亨新区,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齐名。
明确主体功能区格局
中山处在什么区域?
规划显示,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各县(市)主体功能定位。
其中,陆域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以下四大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生态开发区域。其中,生态发展区域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包括东莞、中山、深圳6个区、珠海3个区和广州8个区、佛山3个区、惠州2个区、江门3个区,要率先转变空间开发模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加强农业和生态空间保护。
另外,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现有开发利用强度较高,资源环境约束较强,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和优化的海域。
东起惠州市惠阳区管辖海域,西至江门台山市管辖海域,以及汕头、湛江、揭阳市的中心城区管辖海域,包括中山、东莞及广州3个区、深圳5个区、珠海3个区、惠州1个区、江门1个区和1个县级市、汕头5个区、揭阳1个区、湛江4个区的管辖海域。
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安排围填海指标满足高端产业发展要求,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整合优化传统海洋产业、港口资源,着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旅游产业。
明确岸线功能布局
统筹岸线开发利用,将大陆海岸线和主要海岛岸线划分为城镇、港口工业、旅游、农渔业、生态和特殊功能六类。
城镇功能岸线:现状和未来主要用于沿海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海岸线,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汕尾、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等城市中心区,东莞虎门、沙田、滨海湾新区、江门广海湾、惠州稔山滨海新城、汕尾陆丰、揭阳惠来、湛江吴川、徐闻、雷州、阳江阳西等沿岸,以及广州沙仔岛、小虎岛、珠海横琴岛、桂山岛、淇澳岛、东莞威远岛、中山横门岛、汕头达濠岛、南澳岛、潮州海山岛、阳江海陵岛、丰头岛等。
注:大陆自然岸线是指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岸线,包括原生自然岸线和修复自然岸线。
建设沿海重大创新平台
实施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推动各地高新区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推进珠海、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建设创新型园区,推进汕头、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等高新区建设国家高新区。
建立创新帮扶机制,到年争取沿海地区布局建设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2家。
发挥临海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
加快海洋船舶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广州、中山船舶制造基地、江门中小型船舶及配套设备基地和珠海游艇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全力构建国际领先的沿海高端制造业
加快推进深圳华强北国家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支持广州、珠海、惠州、东莞、中山等地信息通信设备终端和汕头、潮州等地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
推进汕头、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支持阳江硅胶新材料、潮州高性能陶瓷部件等新材料产业发展。
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端智造中心
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加快突破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高性能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高端功能部件,重点建设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揭阳等智能制造基地。
加快发展卫星应用装备,围绕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发展高精度北斗卫星芯片、天线等基础元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广泛融合,重点建设广州、深圳、惠州北斗产业基地和中山北斗物联网产业基地。
打造优质高效的出口导向型消费工业集群
大力发展智能家电、新能源家电、个性化定制家电、特殊用途家电、嵌入式集成式家电等现代家电产品,打造智能家居生态体系。
重点建设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智能家电生产基地,支持江门鹤山、湛江廉江家电生产基地转型升级。
大力提升农业和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按照珠三角都市农业区、潮汕平原精细农业区、粤西热带农业区、南亚热带农业带的沿海农业发展格局进行优化布局。
主要建设:
台山、廉江、雷州、电白、开平等18个产量超10万吨的优质稻米生产大县
电白、廉江、遂溪、开平等4个年出栏超50万头的生猪大县
澄海、徐闻、南海、揭东等10个国家蔬菜大县
24个水果大县(包括1个产量超3万吨的柑橘大县廉江,电白、廉江、阳东、阳西、东莞、中山、恩平、榕城等13个产量超3万吨的香蕉大县)
潮安、饶平、湘桥、惠来、廉江等5个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或产量超1千吨茶叶大县
扶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品种的中山脆肉鲩、珠海海鲈、江门锦鲤、江门牡蛎、东莞龟鳖等品牌产品发展。
珠三角渔港湾区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和江门7个沿海市,突出兼顾大中小型渔港,着力增加二、三级渔港布局,重点建设1座区域性避风锚地、2座示范性(一级)渔港、8座二级渔港、8座三级渔港。
加快形成沿海新型城镇化格局
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推进形成“一轴、多中心、集群式”城镇空间结构。
“一轴”,即依托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为主的综合运输主通道,构建贯通粤东、珠三角、粤西的沿海发展主轴。
“多中心”,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构建“双核多心”功能等级体系,明确各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升发展门户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核心功能,增强其对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优化向海布局的城市形态
积极推进东莞、中山、江门、惠州、阳江、潮州、揭阳等中心城区离海较远的城市布局建设滨海新城,打造城市副中心,推进东莞滨海湾新区打造国际湾区滨海商务新城和智慧生态新区,中山翠亨新区建设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和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
创建独具魅力的沿海特色小(城)镇
鼓励沿海各市重点镇、专业镇、中心镇、生态乡镇、历史文化名镇等建制镇,以打造美丽特色小城镇为导向,优化提升特色产业,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彰显海洋风情文化,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打造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
到年,沿海各市建成60个左右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城镇功能完善的美丽特色小城镇。
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新业态
制定广东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公共游艇码头和游船码头建设,创新游艇出入境管理模式,有序开发西江等内河航段和海岛之间的水上旅游线路,促进游艇旅游消费,构建游艇旅游产业集群。
在有条件的滨海城市建设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海上休闲运动项目。
打造滨海旅游带
依托滨海旅游公路、区域市场和旅游产业三大优势,整合我省滨海旅游资源。
利用旅游公路及其交通枢纽衔接网络,串联潮州市绿岛旅游山庄、揭阳市金海湾旅游区、汕头市南澳生态旅游区、汕尾市红海湾旅游区、惠州市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深圳市华侨城旅游度假区、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广州市南沙滨海湿地景区、中山市孙中山故居、江门市川岛旅游度假区、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名胜区、茂名市放鸡岛海上游乐世界、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区,建设粤东沿海风景道、环珠江口滨海旅游组团和粤西沿海风景道,构建国际一流的高品质滨海旅游带。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把沿海经济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拓展区域。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东莞滨海湾地区、佛山南海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和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合作平台建设。
构建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通道
优化完善沿海经济带高速公路通道,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珠江口过江通道以及汕湛高速等沿海骨干网络建设,到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公里,改扩建高速公路约公里。
打造贯通沿海经济带的高速铁路双通道,实现珠三角与粤东、粤西地区2小时通达。到年底,新增高铁运营里程公里。
打造衔接有序、协同联动的航运集疏网络
推进港口疏港铁路的建设进度,加快广州港南沙港区、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湛江港东海岛港区等疏港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汕头港、潮州港、揭阳港、汕尾港、中山港、江门港等疏港铁路建设。
到年底,新增疏港铁路运营里程公里。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汽车、化工等专业物流服务。
为生活加点料
?猛料!五年后三万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楼价底线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研究报告新鲜出炉
?据闻《速度与激情X》,将在深中通道取景
?楼面地价“破万”成为日常,新二线城市中山房价“破2”在即
联合出品:中山新房汇走心广告水水文化传播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